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中共福建省委“中国这十年·福建”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2022-08-31 08:59:2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1

新华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为福建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福建如何发挥这些优势,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尹力: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这是福建做好工作、加快发展的最为重大而独特的优势。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对福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和父老乡亲充满感情,福建干部群众发自内心地爱戴总书记,自觉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

我们充分发挥福建优势,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建立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深刻领悟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把握其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省委参与组织编写《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和《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特色教材。本届省委班子第一次集体活动,就深入总书记当年亲自推动建设的福州苍霞新城和软件园,带头学习和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举办了一系列理论研讨会,努力从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上,更好地梳理挖掘、研究阐释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努力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们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自觉用这一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扎实把福建的事情办好。我们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总纲领总遵循,统揽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明确了福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今年,我们组织实施了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目的就是引领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省情实际,强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福建发展,切实贯穿到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八闽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2

经济日报记者: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福建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有哪些成效?

赵龙: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重要要求。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数字福建、海洋经济强省、生态省建设等重大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新时代十年,历届省委省政府大力传承弘扬、积极践行总书记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年来,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15.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长了4.8倍,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长13.7%。总书记亲自倡导推行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在科技创新引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大批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二是产业链更加稳固。从过去的“三来一补”,到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再到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我省培育了21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已经达到万亿级。

三是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涵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各个领域;市场环境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全省营商环境指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厦门、福州获评营商环境标杆市;政府作用更好发挥,宏观调控能力、经济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举个例子,上半年,为稳住经济大盘,我们在顶格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同时,出台了80多项助企纾困政策,并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有效地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正是得益于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十年来我省市场主体日趋活跃,从140万户增长到688万户,增长了3.9倍;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6倍,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

四是要素保障更加坚实。十年来,我省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达到11.7万公里,铁路、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均居全国第二,福州港、厦门港、湄洲湾港进入亿吨级港行列,福州、厦门机场旅客吞吐量均跻身“千万级机场俱乐部”。金融活水更加充沛,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7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长26%,涉农贷款年均增长19%。能源电力保障充足,发电装机容量7200万千瓦,十年增长87.9%,电网坚强可靠,供电可靠率99.92%,工业电价华东地区最低。数字赋能更加强劲,推动数据随时可见可用可变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与此同时,我省人口老龄化率比全国低2.42个百分点,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持全优,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五是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我们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福州、泉州双双跨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厦门努力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带动了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齐头并进,山海协作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福建北连长三角,南接粤港澳,我们充分发挥上引下联优势,与长三角的省际贸易量达40%,与珠三角达15%,构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重要通道。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坚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培优民营经济,坚持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争取更大进步。

3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福建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深化改革开放有哪些新举措?

尹力: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福建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体现。可以说,福建因改革开放而兴,也将因改革开放而强。十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我们立足省情、发挥优势,抓住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机遇,大胆改、深入试,重点实施169个重大改革方案,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一批探索性、先行性、突破性的改革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化,一大批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有的还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和政策。比如,我们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林业碳汇交易、林长制等,全省林业总产值7000多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是林改前10倍多,涉林收入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又比如,我们深化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领域从一产向二产、三产拓展,服务方向由单一农业技术服务向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延伸,全省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6.2万多人次,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并向重点行业、企业拓展。

我们以改革助推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充分发挥福建沿江面海的区位优势,大力推动构建快捷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西部的战略通道,加快海丝核心区建设,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开通厦门、武夷山、泉州、龙岩4条中欧班列。“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259家,86条命名航线联通29个国家102个港口,完成8700多个航次,集装箱吞吐量达980多万标箱。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18批515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221项,34项成果在全国推广。比如,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首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跨境贸易业务优化和整合通关全流程,实行“全链条”“一站式”办理,全省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大大缩短、深受好评。对外贸易提质增效,十年来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2%。23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闽投资总额285亿美元。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十年来累计引进侨资企业7039家,实际利用侨资360亿美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更好发挥区位优势,更高起点深化改革,更大程度扩大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彰显福建担当、体现福建作为。

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宁德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窗口。请问,福建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龙:正如你所提到的,宁德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窗口。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德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扶贫先扶志等一系列脱贫理念,实施造福工程,亲自带领闽东干部群众向贫困宣战。在宁德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及时提出宁德要“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于是就有了宁德时代、青拓不锈钢、上汽汽车、东南铜业等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了完整的产业链,并通过产业链的贯通,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宁德的经济总量已经从全省的最后一位,跃升到去年的第五位,同时也成为了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宁德摆脱贫困的实践,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缩影。新时代十年,福建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到2019年,全省11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69个老区苏区县(市、区)全部迈入小康。

二是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省培育形成特色产业百亿强县9个、十亿强镇79个、亿元村146个。茶叶、水果、蔬菜、水产品、花卉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2万亿元。以茶产业为例,福建茶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我们现有茶园面积虽然不是全国最大,但茶叶单产、茶树良种推广率、全产业链产值等均居全国第一。以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为代表的知名茶品牌已超越地域,享誉全国、声誉海外。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省实现村村通水、电、硬化路、客车和光纤4G网络、有线电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3%,乡村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面建成,农村污水治理率达50.7%。可以说,现在福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幅改善,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9元、居全国第6位,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其中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8173元,十年来增长了5.6倍。

下一步,我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