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福州战疫的“慢”与“快”:安静的城市和忙碌的身影

2022-11-01 18:39: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卢金福 周霞

逆行而上共战“疫”

微信图片_20221101131723.jpg

晋安区绿城商业广场核酸采样点现场,不少市民撑着伞排队做核酸。东南网记者卢金福 摄

今日早上8点许,福州下起了小雨。在晋安区绿城商业广场核酸采样点现场,不少市民撑着伞排队做核酸。现场一共设有两个采样通道,人流平稳,没有出现拥挤现象。记者仅用12分钟就完成了体温测量、排队等候、信息登记和样本采样等流程。

“上周福州发生疫情以后,我一共做了8次核酸,最开始几次要排队近一个小时,这几天快了许多。”市民雷先生说道,福州各部门组织很有力度,工作人员很辛苦,效率很高,核酸结果当天就可以查看。

核酸检测高速度的背后是一批批“防护白”“制服蓝”“志愿红”的默默付出。“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不扎堆,不交谈……”绿城商业广场核酸检测点,广播不停地播放着相关注意事项,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和红马甲志愿者在维护秩序以及做好核酸检测各项工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早上5点前就要起床,6点前到现场进行布置和准备工作,要一直忙到中午。

福州团市委组织发动各县(市)区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青春力量。截至10月30日,全市共招募2.1万名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就近就便投入卡口管理、核酸检测、测温验码、信息摸排、“敲门喊楼行动”等志愿服务,服务时长达8.52万小时。

在马尾区疫情防控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来自台湾的青少年事务社工杨浩紝。在本轮疫情来袭伊始,他便主动请缨前往滨东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心理疏导、防疫宣传等工作。福州市台协会医疗服务委员会的台湾医师更是在第一时间奔赴各个采样点,参与核酸采样工作。

微信图片_20221101155551.jpg

福州市台协会向防疫一线的人员捐赠物资。东南网记者卢金福 摄

今日上午,福州市台协会带着会员的心意,采购、募集酒精,手套,N95口罩,防护服,隔离衣,额温枪,面罩以及牛奶、面包、矿泉水、卤味等价值3万余元的物资,先后来到晋安区王庄街道福马社区和鼓山镇前横社区,慰问一线抗疫工作者,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福州市台协会会长蒋佩琪说,生活在幸福的“有福之州”,在榕台商台胞也希望能够为防疫贡献一份力量,为社区的抗疫工作添砖加瓦。这既是对全民抗疫行动的一种支持,也是作为新福州人应尽的一份责任。

据了解,开展区域核酸检测是快速发现病毒感染者、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已进行了多轮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福州还进一步优化组织体系,加强采样人员力量,增派样本转运车辆,提升检测能力和效率。各采样点应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残障等群体应设置绿色通道独立采样。针对近期学生上网课的需求,从10月31日起,仓山区很多采样点和鼓楼区的一些采样点都已开辟“学生专用通道”,方便学生检测。对需核酸检测的生病卧床无法出门人员、行动不便坐轮椅人员、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社区还专门成立小分队,提供上门采样服务。

筑牢基层防线

志愿者金卫华在帮老人家推轮椅。受访者供图

这两天,在福州市鼓楼区凤凰池社区省建工宿舍小区,志愿者金卫华站在门口执勤,给进出的居民测体温、查看健康码。

“小区门口对进出人员查看健康码、测量体温,对外来人员一旦发现有症状,就立即上报社区。”自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金卫华已在社区抗疫一线志愿者岗位上十多天。上周,他在鼓楼区多个社区核酸检测点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帮助腿脚不便老人等,常常从清晨6点多忙到下午1点多。

今日上午,小区里一名坐轮椅的老人家要去做核酸,金卫华便帮忙推着轮椅送她到采样点。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金卫华说,退役不褪色,回到地方仍然保持军人本色,努力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福州市推动“无疫小区”创建平急转换机制,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各级党员干部3.7万人下沉基层网格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890个,健全“街道(乡镇)-社区(村)-小区(自然村)-楼栋”各层级微信群,实现扁平化管理,守住卡口,实现人员精准管控。

福州市晋安区龙湖云峰原著小区在消杀。受访者供图

福州各小区开展“无疫小区”创建,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今天的核酸做了吗?请打开健康码。”在福州晋安区龙湖云峰原著小区门口,物业工作人员要求进入小区的业主戴好口罩,需要测量体温并出示健康码,快递和外卖配送人员不得进入小区,出入口设置快递和外卖寄存点,减少外来人员与居民的接触。疫情期间,物业对小区进行消杀,每个电梯放置消毒液和纸巾。为减少人员流动,物业也开展了各类便民活动。

福州市晋安区龙湖云峰原著小区物业人员在为业主送快递。受访者供图

今日上午,龙湖云峰原著的物业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用推车载着快递包裹,挨个送到住户家中。龙湖物业服务中心给业主发布的通知表示,“物业在早上9点及下午2点会提供上门收生活垃圾服务,可以把户内生活垃圾提前打包好放在门口,物业会安排人员去收运,如错过时间则顺延至下次收运。提供外卖和快递配送到家服务,提供为孩子免费打印作业服务。”

福州还完善小区(自然村)服务功能,社区党组织组建小区卡口管理、人员摸排、健康管理、清洁消毒、物资保障、垃圾分类、商家督导、关心关爱和宣传引导等9类志愿服务队,及时了解群众困难,积极对接保障群众需求,提供温馨服务。

全力以赴保供应

永辉超市福新仓,配送员正在取货。东南网见习记者周霞 摄

今日上午,居家办公的陈女士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大米、面包、青菜、面条等食物,下单后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商品,而这背后是配送员的辛苦奔波。上午10点,记者在永辉超市福新仓探访看到,10多名穿着红色工作服的配送员正在货架上寻找各自的订单,眼疾手快地装载到电动车上,稍作整理后便出发。

今年24岁的配送员王才霖在永辉工作已有一年的时间,他说,最近订单比较多,一次性最多可以配送5-6单,但都能保证30分钟内送达。“现在都是无接触配送,如果有居民取错商品,可以直接给我们骑手打电话,一般10分钟内就能到小区帮着顾客一起找。”王才霖说。

永辉超市每个配送仓负责5公里范围内订单的配送,半小时即可送达,最快仅需15分钟,早上6点到晚上11点不间断配送。此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保证配送服务质量,永辉立即行动,已招募近千名配送员,以保障运力。

自上周起,永辉启动24小时循环配送,每1-2小时根据市场订单及门店库存情况,由永辉物流发车将加配商品发往需求区域,日均配送近500车次。

永辉超市国棉店,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市民正在选购。东南网见习记者周霞 摄

“目前我们每天备货2000-3000份,每份包含一箱牛奶、30枚鸡蛋和数斤面条。一接到通知就立即配送,最快只要30分钟就能抵达社区,永辉会配合防疫工作人员发放给居民。不仅能满足居民近期食用需求,也能给予他们极大的心理安慰。”永辉超市国棉店店长陈艳平表示,永辉超市全力配合防疫工作,时刻准备着基本生活物资,并安排专人为附近的中高风险地区配送。自10月23日起,该门店已为周边社区提供超过5000份物资。

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州各大平台和商超门店,都在奋力畅通物资供应渠道。朴朴在福州现有47家前置仓,现有全职及兼职骑手4700人左右,达达调配支援沃尔玛的全职配送人员达400多人。

不少地方还创新采购方式。台江区人民政府推出了“台江疫无忧”小程序,为辖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还推出系列“便民采购套餐”,供单位企业集中采购或居民线上订购,此外“台江疫无忧”小程序设置了应急备药专区解决部分群众购药难问题。

据福州市商务局监测,11月1日福州市肉菜蛋等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稳定,未出现缺货现象。据监测,10月31日肉类总投放量525吨、需求量460吨、库存量2149吨;当日蔬菜总投放量2713.5吨、需求量2440.5吨、库存量4806吨(含在途);当日蛋品总投放量137吨、需求量111.3吨、库存量271.5吨;当日水产品总投放量926吨、需求量490.26吨、库存量60532.11吨。

为保障疫情期间市场肉、菜、蛋、奶和水产供应,福州市商务局制定《福州市商务局关于加强市场供应监测方案》,采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分区分网格,责任到人。每天上午8点至晚上9点早中晚三次,针对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闽侯、高新区等7个区域161个生鲜超市、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电商前置仓内的相关产品供应进行监测。

截至10月31日19时,福州市商务局当日组织监测活动359次,其中线上监测279次、线下监测80次。线上监测中,朴朴平台157次、永辉生活122次,其中发现缺货17次、无法配送2次,占比分别为6%、0.7%。线下监测中,生鲜超市57次、农贸市场22次、电商前置仓1次。除仓山上渡南台农贸市场、仓山永辉超市公园道店因疫情防控关停外,其余各门店各时段正常营业,肉、菜、蛋、奶和水产供应充足。据商务部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今日福州市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与昨日相比总体平稳,未出现大的波动。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