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莆田:烈日下的晒盐工

2023-09-22 09:11:0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王福平

image.png

盐工用耙子将析沉在结晶池底的盐扒成一堆,勤劳的双手在田间绘就美丽的花朵。

盛夏时节。凌晨4时许,已70岁高龄的林金柏推开家门,朝着平海湾方向望去。一阵咸涩的海风拂面而来,天际露出了一丝暗红色的霞光。他判断,今天又是一个酷暑日。于是他和往常一样,打着手电,扛着耙子,拎着一桶白开水,和同事们早早地来到了盐场。

林金柏是莆田盐场七工区第8小组组长。他的小组共有8个队员,大都是年长的女工。

莆田盐场是一家至今仍保持传统手工艺的国有盐场,多年来,却一直没有年轻人愿意来此应聘入职。其实,老林早已在15年前就办理了退休手续,但盐场希望他继续返聘留用。作为一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市优秀共产党员,他看着青黄不接的盐工队伍,用行动诠释初心,于是带着退休老伴和两个儿子,至今仍坚守在盐场上。

约莫5:30,天边的朝霞像魔术师一样变幻着色彩,由白而黄,由黄而紫,再由紫变红,彩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辽阔的盐场。火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气温迅速攀升,炽热的日光照射在盐工黝黑的脸上。

老林的脸上冒出大滴大滴的汗珠,头发像刚浸过水似的。他擦了把汗,大口大口喝下白开水,又继续和女工们在盐池中来回翻转着池底的盐层。

中午,烈日当头,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整个盐场都在蒸发着,四周已没有其他人的身影,就连常年跟着老林的那只小狗也躲进了休息房。老林又拾起盐池里的塑料绳,用力拖拽,在盐池四周打转,打散结块的盐花。

生产科科长许正元介绍,晒盐靠天吃饭,眼下正是产盐旺季,越是高温越要抓住时机多产精盐,反复搅拌“拉盐花”就是为了控制盐的结晶过程,使其颗粒均匀。

老林们一天得“拉盐花”20多次,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若是遇到下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都必须马上跑到雨中抢盐。一旦卤水和盐堆被雨淋到,就前功尽弃了。

莆田盐场是福建省最大的国有盐场,生产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年产盐量约11万吨。据史料记载,莆田自宋代置场产盐,迄今已有700多年的盐业生产史。700多年来,盐场一直沿袭宋朝“盐神”陈应功的“日晒法”传统制盐工艺。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趁着大海涨潮,盐田开闸纳水。海盐生产主要分纳潮、制卤、结晶、整滩、扒盐、归坨等步骤,均由人力采用传统工艺匠心打造而成。盐场生产的原料盐都要送到福建盐业集团的现代化加工企业,经化学成分分析、筛选、粉碎、计量、包装等多道工序,最终才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小包装食用盐。

傍晚时分,天空再次演绎了五彩缤纷的景致,晚霞宛如仙女飘动的一条条鲜艳的绸带,不断变幻着色彩和舞姿,染红了天,染红了辽阔的海盐场,更染红了盐工酱紫色的脸。盐场边,风力发电机慢悠悠地转动着,一群归燕从霞光中掠过,女工们还在忙碌着归坨……

海盐,那晶莹剔透的颗粒,不仅是大海的馈赠,更是盐工汗水的结晶。(王福平 文/图)

1  2  3  4  5  6  7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