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福建首次开展农业科技成果(专利)网上竞价

2023-11-17 09:05:47 作者: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最后10秒,最高报价240万元;4秒,285万元;1秒,305万元……11月16日,省农科院科技成果(专利)竞价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启动会上,随着网上竞价进入倒计时,大屏幕上的报价逐秒刷新,引得现场尖叫不断。

这是福建省首次开展农业科技成果(专利)网上竞价。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我国番鸭饲养区发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30%~90%,病死率60%~80%。”竞价开始前路演阶段,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仕龙博士做成果推介。他所在的动物病毒研究室,在国际上首创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破解了世界上该病无疫苗可用的局面。

网上竞价依托福建省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进行。陈仕龙推介的“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CA株)新兽药证书普通实施许可”项目,采取单项报价的方式竞拍,起拍价200万元,竞拍者可多次报价,加价幅度5万元,价高者得。经过半小时竞价,该项目以305万元的价格,被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拍得,成为全场“销冠”。

当天,省农科院共7个科技成果挂牌竞拍,涉及家禽疫病防控、植保、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包含动物疫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类型。最终,7个成果全部拍出,挂牌价275万元,成交价432万元,溢价率超57%。加上科技成果转化现场签约项目,全场签约及竞拍成交总金额1320万元。

“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是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陈仕龙说,过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多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引入竞价手段,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最大限度体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

去年,省农科院共获授权专利187项。开展科技成果竞价,是省农科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后的首次探索。在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中,我省支持高校院所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今年,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首批5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立项。

“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是一个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平台。”省农科院党委书记肖铮说,省农科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将通过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与专利导航、创新专利转化运营模式等,加快提升农业高价值专利产出和专利转化能力,“中心将与相关平台合作,持续开展科技成果竞价活动,让农业科技成果在市场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记者手记

让市场发现科技成果的最大价值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原动力,但普遍存在“成果很多、转化很低”的问题。目前,我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左右,能实现高价值转化的更少。相当一部分农业科技成果“锁进了抽屉里”。

引入竞价拍卖手段,是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有益尝试。它在科研与市场之间构建了更直接和高效的联系,通过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充分体现科技成果应有的价值,并极大减少了传统协议转让等模式的烦琐。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让科研人员与市场走得更近,更加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创新。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通知》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仅要打开市场通路,更要全链条发力。比如,科研机构与企业如何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创新链真正连上产业链;如何完善科研工作评价与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更有动力、更心无旁骛地“做有用的科研”;如何完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构建专业化运营队伍,加快推进专利导航工作,像运营产品一样把知识产权运营好、经营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