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三明市沙县区:管前村“变形”记

2024-01-14 10:52:23 作者:罗昱伦 许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14日讯(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许琰)日前,走进三明市沙县区青州镇管前村,只见村里道路平坦宽阔,村口新建的楼房整洁大气,墙面上的彩绘和村中景色相映成趣,后山公园、村中广场、儿童微乐园等休闲游乐设施一应俱全。

2020年9月,全国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沙县区是试点地之一。作为沙县区第一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村,管前村结合村情,制定一系列符合自身特点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一场属于管前村的华丽转身开始进行。

穿过村口的仿古牌坊,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映入眼帘。

“这个接待中心现在成为村里的‘会客厅’,为前来研学旅游的游客提供服务。”管前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道祥介绍,“它正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产物。”

改造前的管前村,房屋样式老旧,违章搭盖屡见不鲜,村子杂乱无章。

环境乱糟糟,发展更是无从谈起。整体改造势在必行。

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管前村开始美化乡村整治工作。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组成督导小组,挨家入户引导村民,拆除占用公共区域、影响村落美观的违章搭盖共901平方米;对未影响占用公共区域的超面积住房,村干部逐户测量、登记造册,采取收缴有偿使用费的方式进行管理,按30%提留村集体,70%用于村民分红,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641.68元。

“对于多余或不使用的宅基地,村民可以选择有偿退出。”沙县区青州镇人大主席官荣辉向记者介绍,村口的游客接待中心,便是一位搬迁到城里的村民通过有偿退出机制,将宅基地转让给村集体后修建而成的。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既保障村民的土地财产权,也让村“两委”摸清了村内土地使用情况,为进一步统筹规划打好基础。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获得村民的认可与配合。随着改革推进,管前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白天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心情舒畅,晚上还可以观赏夜景,不少外村人都非常羡慕。”村民张承德说。

宅基地制度改革,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还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村南侧的大棚里,连片种植着沙县糯山药。虽然已经收获完毕,但从郁郁葱葱的枝叶中仍可窥见它不错的长势。

“这个棚是糯山药,那边还有铁皮石斛,都是去年初开始种植的。”福建琉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诗平告诉记者,在青州镇和管前村的支持与推动下,公司和三明市农科院开展合作,利用村里闲置大棚,打造以沙县糯山药为代表的农科院新品种作物研发培育和展示基地。

大棚已经建好数年,原本规划用于鲜花种植,未果后便一直搁置至今。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这片“沉睡”大棚也被重新开发利用。

“去年种植糯山药130亩,收获20万斤,今年还将扩大种植面积。”陈诗平说,“管前村靠近205国道,交通便利,村中大棚的建设科学,无需额外搭建设施,方便研究人员就地开展科研工作。”

由宅基地制度改革带动盘活的产业,不只糯山药种植。管前村利用有偿退出机制,收拢闲置土地。将废弃厂房修缮改造为粉干加工厂,鼓励本村有技术的村民进行承包;发掘村里红色文化资源,在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建设纪念馆,为开展研学旅游、党建活动提供场所;选择合适场地布设光伏,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今的管前村,面貌大变样。

“宅基地改革,为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创造了条件,眼下村里环境改善很大,希望吸引更多本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村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官荣辉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