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2023年全省各地人大工作亮点回放

2024-01-20 08:43:40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2023年,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发挥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人大贡献。

福州:推动民意变为满意

2023年12月,福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报了福州市“2023年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评选结果,并表决了福州市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健全完善民生实事“党领导、群众提、人大决、政府办、代表评”机制,用好福州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等民主民意表达平台,推动“民意”变为“满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口碑。

据了解,“2023年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从68件实事项目中评选产生,涉及教育、医疗、交通、养老、水电气等方面。10042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参与了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监督和评选工作,成为福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早在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就曾发动全市人民评选“市民最满意的实事项目”,创造性地拓宽了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传承弘扬这一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首创开展人大代表投票评选“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工作。首次评选对办好民生实事起到了明显的风向标作用,2023年有11项实事提前半年完成,还有一批实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为延伸并闭合民意收集办理和民智汇集应用链条,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联合闽侯县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首创建设福州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打造人民群众“一站式”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新平台。在推动民生项目办好办实方面,实践中心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2023年初在实践中心接待群众的荆溪镇人大代表了解到城郊群众希望朴朴电商扩大配送范围的诉求,立即将这一民意向闽侯县人大反映。闽侯县人大迅速召集有关部门开展协商,仅用14天就打通了生鲜下乡到户的“最后一公里”。

实践中心还创新设立“民情茶话室”“民主议事室”“人民讲堂”“人大代表联系台胞服务点”等平台,市、县两级人大机关干部与人大代表轮流进驻接待群众听取民意。通过高效的转办、交办、督办,推动民情民意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成果。 (李白蕾)

厦门:全流程闭环监督助推科技创新引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2023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部署,围绕《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的贯彻实施,创新“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专题询问—建议督办—提出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满意度测评”全流程闭环监督,推动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赋能厦门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执法检查聚焦法律实施。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紧跟市委要求,紧贴法规规定,紧扣问题短板,明确九大方面35项重点检查内容,以表格清单形式,交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逐一对照检查;先后组织开展15场座谈调研,采取分小组实地检查、大组集中视察等方式,深度检查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提出五大方面14项具体建议,有效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用法治力量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专题询问直击重点难点。在深入开展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对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围绕原始创新能力、国企研发投入、财政保障力度、科技型企业融资等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询问,聚焦重点、直击要害,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达到用“放大镜”聚焦问题,拿“听诊器”排查症结的效果。

建议督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人大常委会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厦门科学城建设的建议”列为2023年重点督办建议,与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邀请提出建议的代表参加执法检查,并将代表建议相关内容吸纳进执法检查报告和专题询问中,避免了代表建议办理“重程序、轻落实”“有答复、没下文”,有效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质效。

监督整改持续跟踪问效。为提高监督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延伸监督链条,在听取市政府关于若干规定执法检查及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开展满意度测评,通过以评促改、以改促优,持续做好法规贯彻实施的后半篇文章,畅通监督工作“最后一公里”。(张庆东)

泉州:奋力推进“海丝名城”建设

2023年的泉州大事不断:泉州市中心市区城建总指挥部正式成立,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举行,全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召开,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如火如荼展开……泉州“海丝名城”建设驶上快车道,这是一年来市民和访客最直观的感受。

2023年是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的决议》实施的第二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委、市委相关部署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坚持与政府同心同向发力,将决议执行情况列为监督工作重点,持续跟踪督办,并结合年度立法工作,推进“海丝名城”建设取得新实效。

监督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泉州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文旅经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对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视只增不减,再次将“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监督工作主线,按照“一季度聚焦一重点”进行督促检查,通过深入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开展专题询问等方式,持续跟踪问效,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以“树品牌、拼千亿、提能级”为抓手,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下,市政府相继制定出台《泉州市“文旅+”专项行动方案》《泉州市新形势下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激励措施》等,聚焦补短板、强链条、招大商,从支持文旅企业提质增效、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支持泉州古城业态提升、打造文旅IP、赋能文旅企业等多方面配套优惠政策措施。在一系列激励保障政策叠加之下,泉州文旅产业发展力度持续增强,2023年1—10月,31个省级文旅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2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0.03%。另一方面,培育发展增量,以演唱会经济作为撬动消费重要抓手,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10场,拉动消费超12亿元,实施“演艺+”,推出“1+N”常态化演艺体系。

在督促政府加快发展文旅经济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与政府同向发力,启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立法工作。2023年11月23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保护管理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24年元旦起施行。条例深入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对世界遗产活化利用专章规定,聚焦促进传承利用、推进共治共享、推动文旅融合等方面内容,为泉州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颜雅婷 王虎文)

漳州:为高质量发展谋良策献智慧

凝聚共识谋良策,团结奋进促发展。按照漳州市委要求,2023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我为漳州发展献一策”活动,将其作为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代表作用、服务全市中心大局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闻令而动,迅速响应。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详细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安排,广泛宣传发动,号召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参与。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周例会、主任办公会、常委会党组会,专题研究谋划、跟踪推进活动开展。第一时间向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发出《关于开展“我为漳州发展献一策”征集活动的通告》,号召代表立足岗位深入一线调研、踊跃建言献策。

市、县(区)两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召开30余场座谈会,与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企业家代表和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听取意见建议。

在座谈听取意见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漳州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各种渠道方式,进行广覆盖、立体式征集,确保发动到位、全面征集。

一句话、一条意见、一件建议。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参与,发挥自身优势、提出真知灼见,有站位、有思考、有价值,“好主意”“金点子”频现,共征集意见建议1066条(件)。经梳理归类和征求市、县(区)有关单位意见,共筛选10个方面60件重点建议呈报市委,为市委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市人大代表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推进征集活动成果转化,推动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不断提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意识,强化“一线作风”,在服务大局、联系群众、干事创业中奋勇争先,以高水平建言、高质量履职助力市委科学决策、推动工作,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人大力量、展现人大作为。(方铭志 李立平)

三明:联动督查促履职成果转化

养殖企业在线监控安装“全覆盖”、总磷排放达标率“百分百”,闽江上游鳗鱼养殖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本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预算安排比上年增加150%,古厝古建筑相关数据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古厝古建筑得到更好保护利用;建设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立联动监管、应急管控等长效机制,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提升……这些成效是三明市联动督查交出的亮眼答卷。

2023年4月,三明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市县人大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调研报告、代表建议等办理情况列入党委、政府督查事项”,着力提升人大履职质效。同年7月,市人大办会同市委办、市政府办制定了《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等办理情况的督查工作流程》,分类确定督查具体流程,通过做细台账、罗列目标、明确时限,扎实推进联动督查机制落地见实。

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专报件,根据领导批示意见将专报件及时转交相关单位办理并跟进督查落实。针对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抓住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关键问题,梳理列出具体化、清单化的督查建议事项,送交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进行督查。针对市人大代表建议,在每年7月“代表建议督办月”活动后,逐件梳理分析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将需要进一步跟踪推进的代表建议和代表反馈意见送交市政府督查室进行专项督查。条条措施、招招有力,联动督查解决“文来文往”“重答复轻落实”等问题,切实打通了人大代表履职成果转化落实“最后一公里”。

联动督查机制建立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已经有5件专报件及领导批示意见列入督查事项;6件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和8件基本满意的代表建议,以及27项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梳理列出清单,送交市委、市政府督查。

目前,已经反馈的22项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督查事项中已完成9项、已落实10项;6件重点建议办理成效明显,8件基本满意的代表建议中有3件转为满意,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184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成,代表对建议办理结果表示满意的占98.37%。 (张丽琼)

莆田:“小切口”立法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莆仙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023年7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莆田市莆仙戏保护传承条例》,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莆田市首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宋元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进入法治化保护传承的新阶段。

古老的莆仙戏与全国其他340多个地方剧种一样,在保护传承上面临着传统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音乐声腔的独特性正在削弱等问题,亟须立法保护传承。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直面问题,将《莆田市莆仙戏保护传承条例》列入2022—2026年立法规划,并于2022年初启动该立法项目。

在条例草案制定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多次组织前往艺校、剧团、艺研所等开展调研,召开多场座谈会,重点向基层立法联系点、莆仙戏专家、老艺人、剧团从业人员、莆仙戏票友等征求意见,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更大范围内搜集各种建议。

“要考虑通过立法建立保护传承专项资金”“要明确规定剧种保护内容、建立保护传承机制、保护传承措施”……条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过程中,各方对条例草案的完善提出了数十条修改意见。经历了草案起草、多方调研、反复修改、三次审议等程序后,《莆田市莆仙戏保护传承条例》于2023年4月经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并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我提出‘在莆仙戏艺人的职称评聘上放宽工龄和学历限制’的建议在条例中得到了充分采纳吸收。”莆田市莆仙戏剧院副院长,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艳艳自豪地说。

“法律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以良法善治护航莆仙戏保护传承,合力推动莆仙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莆仙戏绽放更加绚丽的花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苏永革在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林其欣)

南平:“民生驿站”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步行街街面脏乱差、楼道杂物乱堆放、商铺外溢影响通行等问题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南平市延平区四鹤街道马坑社区的“民生驿站”里,不少居民向人大代表反映诉求。5位市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关于将延平区创世纪步行街纳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范围的建议》,推动城管部门与四鹤街道联合开展集中整治,让步行街重现干净整洁的亮丽风景。这得益于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设立社会建设“民生驿站”,积极探索人大助推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2023年初,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两大任务,探索在居住人口多、基层治理任务重的松溪县松源街道东门社区、延平区四鹤街道马坑社区设立“民生驿站”,开展普法宣传、民意征集、代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