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发展路上“一抹红”——闽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见闻

2021-11-03 07:30:00 作者:林瑞琪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游客参观金沙镇上演村兴增厝。(金沙镇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林瑞琪

产业富足,村民增收,村庄变美。在闽清,乡村振兴图景中总是少不了“一抹红”:在梅溪镇梅埔村,党员种植大户示范引领,培植的橄榄全国闻名;在金沙镇上演村,党员干部挖掘红色历史,打造红色景点聚集人气;在白中镇攸太村,村党支部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民生改善……

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典型示范,闽清县深入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林宝金赴闽清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引领作用,全力带动“五个振兴”,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让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红色+农业”

示范引领带动 产业富民富村

时下,眺望闽江闽清段山坡,成片橄榄林苍翠挺拔。在梅溪镇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种植大户张世锦开始根据订单进行小面积采摘。“不少老客户一早打电话来预订,橄榄还在树上,钱已经进口袋了。”去年,张世锦的锦龙橄榄专业合作社800多亩橄榄产量超30万公斤,卖了1200多万元。

在张世锦等人带领下,当地村民主动学习新技术,试水标准化种植,家家户户以种植橄榄为业,人均年收入可达13万元。

这样的号召力不仅是因为张世锦致富带头人的身份,也离不开他的另一身份——中共党员。

在梅溪镇的甜橄榄基地,20个种植大户里有18个是党员,80多户种植户中,党员占了半数。“对当地村民来说,党员身份更是一种‘致富认证’。”梅溪镇副镇长周丽金介绍,党员种植户不仅自己是种植能手,还组建起先锋服务队,对种植户尤其是部分缺乏劳动力的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有了“车头”带,橄榄种植技术得到不断优化。曾经多数农户的目光只聚焦土地,品牌意识薄弱一度阻碍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如今,基层党组织担起责任,取得了巨大突破。

2015年,在梅溪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孟兴牵头下,福建白河江实业有限公司成立,给村里注册了多个橄榄品牌,并借助互联网等新渠道,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这几天,张孟兴还在为镇里新办的橄榄深加工公司奔忙。“前期手续都妥当了,等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批下来就能生产了。”张孟兴说,这将进一步延伸当地橄榄产业链。

“红色+文旅”

挖掘革命历史 老区焕发新彩

沿着开阔的村道,驾车驶进闽清省级革命老区基点村金沙镇上演村,看到这条战争年代闽清人民游击队走过的路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为迎接建党百年,今年6月,上演村革命历史陈列馆提升改造后再度开馆。“七一”前后,每周有约千名来自各地的参观者到此参观。

“这是兴增厝,闽清人民游击队当时就在这里成立”“这栋是明珂洋楼,当年20多位青年在这里饮血酒盟誓,保护国家”……跟随着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谢本建一路走来,可见村庄处处留下了保存颇为完好的红色印记——1949年3月,闽清人民游击队在上演村成立,在中共闽清县党组织的领导下,村民踊跃加入游击队,投身革命。如今,这片红色旧址群已成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实际上,这些红色遗迹也曾遇过“危机”——为盖新房,部分村民想把老屋推倒。谢本建和当地村干部站出来劝解:“老屋是根,承载着历史。如果推倒了,消失的不仅是史迹,根也没有了。”不仅如此,在修缮兴增厝时,他发挥自己的土木建筑专长,指导匠人修旧如旧。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当地村民越发爱护旧屋、旧物,还自觉参与到红色记忆的保护中:听说村里要建革命历史陈列馆,游击队后代自发拿出家中珍藏的红色文物以供展陈;听说兴增厝要提升改造,村民自动让出厝门口的田地,腾出房间,为改造场地提供保障……

“要让游客进来,更要让游客留下来。”金沙镇人大主席陈朝钦说。今年,革命历史陈列馆提升改造后再度开放,带来了人气,极大地提振当地发展红色旅游的信心。

目前,上演村引进了一家运营公司,计划依托当地红色遗址打造红色游击路、革命教育点等实景体验项目,串联各红色景点,努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带动村庄发展的“红色财富”。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