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人物 > 正文

在新闻报道中向同行“取经”

2022-05-10 11:13:0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包松娅   

今年是我在《人民政协报》经历的第16个两会时间。坦白讲,每一年都有全新的感受,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加油鼓劲的一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16年记忆如昨,人已至中年。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年“上会”是在2006年,手提电脑还是奢侈玩意儿。驻地是一家部队招待所。记者房间连电脑也没有,但这条件丝毫也不影响一个年轻记者的好心情。记者“蹲守”报到处、打印室、饭厅、会议室……在笔记本上记录下精彩的新闻瞬间,等到中午散会,赶紧跑出招待所,在路边的网吧里敲下一篇又一篇关于人民政协的初印象。

  在过去的两会时间里,按大会程序跑新闻,在代表委员驻地抓“活鱼”已经熟稔于心。当然,也有像今年这样参加“委员通道”采访的新体验,向委员提出最想问的那个问题。

  “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您认为我们又该如何去书写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作为“老”记者,我这个向孙德宏委员提出的问题,是替新闻同行们问的,问的也是记者自己的心结。这个“结”来自一个女记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困惑、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困惑以及职业瓶颈期的困惑。之前,我带着问题细读了孙德宏委员的新闻名篇《寻找时传祥》,阅读了孙德宏委员多年来撰写的报道近百万字,在这些朴实、充满着人性光辉的字里行间,我已隐约有了答案。但当3月7日上午,孙德宏委员站在人民大会堂“委员通道”前,隔“屏”对我的这个问题进行了长达8分钟的解答时,我内心的澎湃与感动依然无以言表。

  这个六获中国新闻奖的“老”新闻人,以自己一生的学养“现身说法”,新闻人也是普通劳动者,只要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做人,无论以哪个身份、在什么阶段创造的点滴价值都值得尊重。我心里顿时释然,有什么可纠结呢?就像孙德宏委员所言,给自己暗暗地加加油、鼓鼓劲。去做自己吧,只要心中还有新闻人的理想与追求,那就打起精神,无惧年龄,继续前行。(人民政协报》记者 包松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