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福建日报看龙岩> 正文

林下经济:绿色崛起当先锋

m.folksfolks.com 2014-05-28 17:34:4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只种树,不砍树,百姓如何致富?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武平县,推进林改“升级版”

—— 林下经济:绿色崛起当先锋

林下经济:绿色崛起当先锋武平农民在林下种植珍贵中草药金线莲。

东南网5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钟茂富 文/图)“种草珊瑚技术要求不高,效益却挺高,亩产值能达到6000元。”5月21日,在武平县民主乡的一片林地里,村民王传龙组织农民工在自己承包的380多亩山地上种植草珊瑚。

林荣村有2万多亩山地,大多是阔叶林,非常适合草珊瑚的生长环境。今年,王传龙根据厂商的订单,投资20多万元从江西调进8万多株草珊瑚种苗。草珊瑚当年种当年收,目前,村里11户人家种了1000多亩,预计户均收入近10万元。

前不久,武平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有20个县(市、区、公司)入选,武平是我省唯一的一个。

这,正是全国林改标杆县持续推进林改“升级版”建设,促进“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一个侧影。

限砍树木了,引导林农赚啥

2001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本新林权证发放到武平县万安乡捷文村,开启了全国集体林权“包林到户”的改革大幕。

林改后,武平县每年造林绿化面积由2万亩提高到4.5万亩,2011年更达到创纪录的9.3万亩。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的背后,一是加快造林,二是限制砍伐。对于千百年来靠山吃山的林农来说,造林和砍伐都被“计划”,“拿着金碗讨饭吃”,显得很不习惯;而对于政府来说,也有一个让林农在管好山林的同时尽快富裕起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考验。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武平县以“绿色崛起当先锋”为载体,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转变,走上“不砍树也致富”的发展之路。

“如果有更好的营生,谁愿意天天上山砍树?”中堡镇农民连永聪听说县里出台了政策,对发展林下经

济在技术、资金上都有扶持,便投1万多元钱养了500多只鸡。目前他的养殖规模达到5万羽,每年出产10万多只鸡,产值400多万元。

“我们利用生态资源养蜂,”武平县养蜂业协会钟亮生对入户调查的干部说,林改后树木多了起来,“生态越好,蜂蜜产量越高,我们养蜂人越高兴。”

林下经济既生产了绿色产品,还促进了森林保护。在有着全国林改策源地之称的捷文村,村支书钟泰福深有感触地说,林下经济让村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去年人均收入9680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捷文村还因万亩苍翠山林“蓄水”而成为县城的第二水源。

责任编辑:王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