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巡护树木。
4月的库布其沙漠,植物露出新绿。今年38岁的冯慧穿梭于沙丘间,抢抓时机给沙柳平茬,确保沙柳长势旺盛。
冯慧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这里地处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多年来备受黄沙侵扰。为守护家园,冯慧的父辈们从二十世纪90年代便开始治沙植绿。2015年,大学毕业后在外创业的冯慧决定返乡,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接力棒,成为一名奋战大漠的治沙人。
冯慧管护自家2500亩的林场,承包村里沙地栽种沙柳、杨树等植物,还担任护林员,负责林区巡护、火灾预警、植物保护等工作。如今,治沙工作还能为他增收:“平茬后的沙柳条经过处理变成沙柳苗,不仅能在本地销售,还卖到了宁夏、新疆等地,仅这一项每年就有5万多元的收入。”他很期待村里光伏治沙项目落地,进一步发挥沙漠经济效益,延伸村里的治沙产业链。
治沙成效显现,官井村生态向好,村里的肉羊养殖、树苗培育等产业不断壮大。治沙带动增收,冯慧和村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达拉特旗促进防沙治沙与产业融合,支持沙漠特色种植、养殖和风电光伏等产业一体化发展,激励农牧民参与治沙,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0日,冯慧行走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0日,冯慧走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4月10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搬运平茬后的沙柳条。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4月11日,冯慧(右)在位于官井村的家中准备吃午饭。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1日在达拉特旗境内拍摄的库布其沙漠(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
4月10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整理平茬后的沙柳条。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1日,冯慧行走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4月10日,冯慧(中)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与治沙工人聊天。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0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查看沙柳长出的新叶。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0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查看沙柳长出的新叶。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1日,冯慧在位于官井村的家中浸泡沙柳苗和杨树苗。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1日,冯慧(左)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种植沙柳苗。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0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眺望远处沙柳平茬情况。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0日,冯慧(右)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将沙柳苗装车。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4月10日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拍摄的草原沙蜥。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4月10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整理平茬后的沙柳条。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4月10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将沙柳苗装车。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4月10日,冯慧驾车行驶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4月11日,在库布其沙漠里的家庭林场,冯慧在巡护间隙与村民通话。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4月11日,冯慧在位于官井村的家中喂羊。
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
4月11日,冯慧驾车来到库布其沙漠中的冯慧家庭林场。
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
4月11日,冯慧行走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
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
4月11日,植树工人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钻孔,以种植沙柳苗。
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
4月11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种植沙柳苗。
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
4月10日,冯慧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搬运沙柳苗。
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