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到田野去 做一天“农人”——建阳区首届农耕文化节在杜潭举办
m.folksfolks.com 2024-05-19 01:37:5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建阳区“永富农业杯”插秧大赛(杜潭村秧)现场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东南网5月19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 通讯员 张高鹭 蔡沁妍)喧天的锣鼓声中,满身的泥水人们、嫩绿青翠的秧苗、活蹦乱跳的鱼儿、此起彼伏的呐喊声、迎风招展的彩旗……在青山绿水的环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带上,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图景。为系统挖掘农耕文化深层价值,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推进学生研学和劳动教育,助力环带建设,5月18日,建阳区“永富农业杯”插秧大赛(杜潭村秧)、首届农耕文化节、首届农耕趣味运动会在杜潭如期举办。

选手们各显身手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一场场表达着大地的舞蹈、一首首诉说着农耕的诗朗诵和歌曲,韵味十足、意境深远而开阔。一声锣响,比赛正式开始,插秧大赛现场变得热火朝天。专业组赛场,选手们齐齐上阵,在田间大显身手,各自“炫技”;业余组赛场,选手们也不甘落后,全力比拼;亲子组赛场,孩子在父母亲的指导下,一边感受大地的亲切,一边有模有样地学着。不一会儿嫩绿色的秧苗横成排、竖成线,整齐地排列在大家眼前,为田野披上了初夏的新装。

亲子组比赛现场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据悉,比赛采取百分制,其中速度和质量各占50%,裁判从株行距、均匀度、漏插、漂秧、倒伏以及插秧姿势、动作规范、现场整洁等方面进行评分,专业组的冠军奖品为一头牛 (价值一万元,税前)、亚军奖品为一头猪、季军奖品为一只羊、第4—10名奖品为鸡、鸭各一只、第11—20名奖品为十斤大米;业余组和亲子组的冠军奖品为一只羊、亚军奖品为一只鹅、季军奖品为一只鸭、第4-10名奖品为一条鱼、第11-20名奖品为五斤大米。

专业组冠军颁奖现场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能够拿下第一名我非常的开心,一会把牛牵回家去。”拿下专业组冠军的陈绍旭满脸笑容地说道。亲子组参赛选手许先生表示:“我们主要是带孩子来体验农耕文化,通过插秧来体会粮食的生产不易。”

而在随后的农耕趣味运动会上,摸鱼比赛、抓鸭子大赛、过独木桥、田间拔河等一个个项目更是把现场氛围推上一个又一个高潮。

田间抓鸭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据了解,建阳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南宋景定元年(1260),建阳县水稻丰产,发现“一本15穗”的稻穗,宋理宗闻讯予以嘉奖,称之为“嘉禾稻”,并下诏将建阳县改名为嘉禾县。建阳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区创新工作机制专班常务副班长连成光表示,举办此次活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走近田园、亲近自然的活动机会,同时也为亲子家庭和师生提供农耕生活的教育体验,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作的艰辛和快乐,寓教于乐、亲近大自然,共度欢乐时光。

过独木桥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此次“永福农业杯”插秧大赛(杜潭村秧)、建阳区首届农耕文化节、建阳区首届农耕趣味运动会创新了农旅融合方式,以农促旅、以旅强农。通过沉浸式传统农耕体验,在弯腰劳作中感知农耕文化,感悟劳有所获、自食其力、勤劳致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传统农耕习俗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文化性、趣味性和参与感,让参与者和群众走进大自然、通过体验农事劳动、了解水稻种植文化,感受农耕之美。为深入推进“兴文强旅”战略实施、突出生态旅游引领、建设特色旅游节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助推建阳区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田间拔河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活动当天,还举办建阳区第二届环带职工摄影赛颁奖仪式、建阳区环带“最美庭院”颁奖仪式、建阳区游环带提建议“金点子”颁奖仪式、环带“八大宴”以及综合宴技艺大比拼(潭阳美味、杜潭村厨)等多项活动,集玩乐、美食、美景一体,让游客享受多重游玩体验。

据悉,接下来,建阳区将持续做好旅游节点打造和引流活动策划,定期举办系列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美食认可度、文创研学基地知名度,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聚焦将杜潭打造成一个多业态、全方位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杜潭风光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责任编辑:张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