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岚岛旅游 > 正文
全国知名作家点赞“大美平潭”
2023-10-13 18:19:36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平潭是文艺创作的热土,期待更多人来平潭打卡旅游。”日前,由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主办的“2023大美平潭·千百行”活动启动仪式上,不少嘉宾发出这样的感叹。

“大美平潭·千百行”自2018年以来已举办4届,此次活动吸引中国作协作家、两岸旅行商代表、旅游达人和新闻媒体工作者近300人参加。

这些年,“大美平潭·千百行”以旅游为主体,以文化交流为媒介,成为平潭向外推介“平潭蓝”的一扇重要窗口,吸引了不少各行各业的人走进平潭、了解平潭。通过一次次行走,让他们感受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无限风光和文化魅力。

在不少参访者眼中,通过这几届的“大美平潭·千百行”,让他们更加了解平潭旅游产业项目、旅游资源及优惠政策。对于两岸旅行商而言,也强化了大陆与台湾旅游资源对接,深化两岸旅游业界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此次“2023大美平潭·千百行”的中国作协作家都是圈里的“大咖”,他们分别是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文学评论家李炳银,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党益民,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春雷,中国水利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学儒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室助理研究员李铮。这几天,他们行走海坛,了解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开放发展,为平潭蝶变而点赞。

作家们纷纷表示,这次行走是一次深入生活的体验。“深入生活,应该是作家永远的功课。”他们认为,时下文学参与时代激荡变革,书写社会主体生活,同样必不可少。文学作品最终是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作家天生应该具备为人民、为国家写作的责任,写正能量、写真善美。

平潭旖旎的山海美景、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欲望,未来,他们将结合此次平潭之行,深挖关于平潭文化、历史、人物等素材,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讲好平潭故事,让更多人认识到平潭的“诗与远方”。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李春雷:

“平潭是大美之地,也是创业生活的好地方”

李春雷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新世纪以来唯一两次荣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更是徐迟报告文学奖历史上唯一蝉联三届的作家,曾被中宣部确定为“文化名家”。

对于平潭,李春雷并不陌生。早在2018年,李春雷就曾随“中国作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平潭,了解实验区的开放开发。“每一次来平潭都有不同的感动。十多年来,平潭已从一种原始古朴的美,变成如今的美丽海岛,变化太快了。”

李春雷回忆说,他第一次来平潭,还是途经平潭海峡大桥,当时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还在建设中。那次随参访团参观正在建设中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聆听建设者故事,穿梭于飞架云端的架桥机、连接海岛的栈桥之间的体验,让他至今难忘。

今年再来平潭,他发现,这座屡创“中国奇迹”和“世界奇迹”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早已投用,“看着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流穿行于山海之间,登岛后漫步海坛,看到随处可见的由石头厝改造成的特色民宿,看到那些摩肩接踵的游客在山海间打卡”,他感叹,平潭发展变化太大了,两座大桥是平潭经济腾飞的交通大动脉,更是连接起平潭的过去和未来。

“平潭是大美之地,也是创业生活的好地方。”李春雷说,自己一直在关注平潭的发展,“平潭本地盛传的‘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池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会让没来过平潭的人误以为这里还是偏远荒芜的海岛,殊不知,如今的平潭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早已成为两岸同胞干事创业的热土,是历史选择了平潭。”

最让李春雷感兴趣的,是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壳丘头遗址是目前福建沿海发现的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也是台湾海峡西岸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没来平潭前,都以为这是座平平无奇的海岛渔村。通过实地走访才发现,平潭壳丘头文化藏着数千年的秘密。”在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李春雷看着基地展厅里的一件件珍贵考古遗存,激动地说道,平潭先民伴海而生,耕海牧渔,凭着骨子里的闯荡个性,跨越台湾海峡,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这些故事足以让人振奋人心。未来我想用手中的笔,讲好平潭故事。

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文学评论家 李炳银:

“平潭是一座可以融入我心中的岛屿”

“平潭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第五大岛。我虽然第一次来,但因为平潭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对它已耳闻多年。”李炳银说,这些年,国家把目光投向平潭后,这里发生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此次平潭之行虽只有短短两三天,但已有了不少惊喜的发现,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在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李炳银在数千年贝壳堆积的遗址堆里,感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这里保护和挖掘工作取得的瞩目成效;在龙王头海洋公园,他徜徉于碧海蓝天间,听涛声不绝,沉醉于夕阳美景;在长江澳、北部生态廊道、68海里景区、坛南湾、仙人井等地,他看到游人如织的景象,也忍不住拍照打卡。

李炳银说,近年来,平潭锚定“一岛两窗三区”的战略定位,全面加强与台湾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成效让人瞩目,这里已成为建设两岸同胞幸福宜居共同家园的热土。

在岛上行走的这几天,李炳银发现,岛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两岸文化融合的影子。“平潭已发展成伴随新时代不断向前的综合实验区,这里融合了两岸人民的感情和智慧,更集结了许多青年人的创意。”他说。

作为知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茅盾长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评委,以及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评选委员会副主任。2023年7月,他更是荣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授予的“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谈到文学创作,李炳银认为,平潭值得挖掘的文艺创作题材有很多,平潭是“千礁岛县”,这里有着自然、文化与海洋的绝妙融合。“这里海岸蜿蜒曲折,优质的海湾、沙滩、奇岩怪石等资源,藏着许多可以深入挖掘创作的的自然素材。此外平潭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景点更是举不胜数,石头厝的故事、君山传说、现代化的风电建设、浪漫的蓝眼泪,这些风物景观都十分独特,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文艺创作素材。”

“平潭是一座可以完全融入我心中的岛屿。”在采访最后,李炳银用这句话表达对平潭的喜爱,他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文艺创作者来平潭参观创作,为平潭开放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陈澜清)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