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陶瓷之都”缘何花落德化? 东南网6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寇婉琼)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向来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此次,德化何以能赢得这一殊荣? “文化+陶瓷”,打造特色产业 “德化县政府对发展陶瓷产业十分重视,尤其是陶瓷技艺传承从小学生抓起,这是未来手工艺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一点。同时,德化对历史遗迹、文化方面的保护也做得很好,值得很多国家学习。”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加达·易加薇说。 德化是目前已知最早烧制原始瓷的窑口之一。早在唐代,德化人就编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瓷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从西周至今,德化窑火从未间断,陶瓷文化一脉相承,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非常少见,先后荣膺中国瓷都、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德化人还摸索出独树一帜的陶瓷手工技艺,尤其是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等“八字技法”,代代传承。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当地不仅将陶艺课引进小学课堂,还创办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了一支近6000人的老中青陶瓷艺术人才梯队;与韩国、丹麦、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展陶瓷文化交流,不断推动陶瓷技艺传承创新。 德化靠发展“小工艺”,培育了“大产业”;靠发展“大产业”,开创了“大城关”。 目前,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陶瓷产值从1980年的1785万元到目前突破170亿元,陶瓷出口从1481万元增加到123亿元。同时,经过近30年发展,陶瓷企业占德化县城企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13%上升到90%,从业人数从1.2万增加到10多万,产值从29%提升到90%,县城建成区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2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4.5%扩大到72.3%,开创了以“大产业”为支撑的“大城关”发展模式。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拉丁美洲地区主席阿尔伯托·博托拉扎表示:“我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设置了很多条件,德化基本上各个条件都满足了,这让我们十分惊讶。所以,希望德化进一步当好表率,带领世界其他城市手工艺的发展。” 借力海丝,德化陶瓷走向世界 早在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伴随海上丝绸之路,风靡全世界。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称赞“德化瓷器首屈一指”,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德化“制造的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清代沉船“泰兴号”发现的大量德化瓷,见证了古代德化陶瓷出口的辉煌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当德化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后,立即掀起了“厨房革命”,欧洲也开始了长达300年的德化白瓷仿制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代表、达卡办事处总代表卡贝斯说:“德国迈森瓷厂是从仿制德化瓷开始的,作为德国人,我希望有机会实地感受德化瓷。这次德化之行,收获颇丰。” 今天的德化陶瓷产品,八成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 德化县长欧阳秋虹告诉记者:“‘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德化陶瓷振兴带来新机遇。我们正着手搭建面向世界的中国陶瓷在线交易平台和陶瓷全球购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争创中国电商示范基地和最大的陶瓷电商产业基地。” 新常态下,德化陶瓷抢占世界市场高地,从品牌提升、促销做起。 为了更好地擦亮德化陶瓷品牌,德化在连续三次获评“中国瓷都”的基础上,去年初启动了“世界陶瓷之都”申报事项,并做了扎实的准备工作,顺利通过初评、复评。 “获评‘世界陶瓷之都’,是鼓励更是鞭策,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将以此为起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县委书记吴深生表示,下一步,德化将从文化保护抓起,帮助企业和大师,做强产业,做优城市。 目前,德化开始制定“中国白”复兴计划,加强和五大洲的代表联系合作,组织德化名瓷到世界各地展出。同时,加快建设世界瓷艺城,引导网商把德化琳琅满目的产品销得更远,提高占有率和美誉度。 记者手记: 德化陶瓷不仅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品,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重返世界市场,强劲地跨过百亿门槛,攀上120亿、140亿、150亿和170亿大关。 陶瓷产业再创辉煌,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主动作为。目前,德化正通过拍摄陶瓷题材电影、联合国家邮政局发行德化陶瓷邮票等系列举措,大手笔加快品牌建设。中国瓷都、世界瓷都的金招牌,无疑为德化陶瓷业拓展带来最佳的广告效应。而这种效应,正是德化政府在新常态下交出的一张令企业及社会各界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