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安溪侨史“活字典”陈克振:八旬老人的侨史人生

2015-10-29 11:13:2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克振:八旬侨眷的侨史人生

82岁的陈克振经常使用电脑查阅资料

核心提示

他是一名侨眷,退休22年来,经他采写并发表在海外及国内各级报刊、杂志上的华侨人物稿件达200多篇次;他编著了《安溪华侨志》和《安溪华侨华人风采录》,收录华侨华人200多人次;如今已经年届82岁高龄的他,不仅是一名侨务工作者,更是茶乡侨史的亲历者、见证者。他就是被称为安溪侨史“活字典”的陈克振。

本报记者 吴志明 通讯员 陈小娜 文/图

一生难解是侨缘

陈克振出生于1933年,父亲是一名印尼归侨,至今他的伯叔辈、姑姑及其后辈有200多人仍然生活在印尼、新加坡及菲律宾。身为侨眷的他更能体会华侨的思乡之苦,“架起一座桥梁,让彼此的沟通再无沟壑。”1958年,陈克振成为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的一名记者,得以向在外的华侨华人传递侨乡信息。

令人惋惜的是,3年后,由于中新社福建分社精简机构,陈克振回到安溪。尽管如此,念想却从未放弃。1981年,停刊20年的《安溪乡讯》要复刊,邀请有侨乡采写经验的他担任编辑,身在虎邱公社工作的陈克振欣然应允。

1983年,获悉县委、县政府禁止向华侨索钱要物的做法,得到时任省长胡平的肯定后,有着敏锐新闻嗅觉的陈克振便与县委报道组黄昆玉、梁贤文合作,撰写了《安溪坚决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向华侨索钱要物》一文,报道一刊登,随即引起强烈的反响。

身为侨务工作者的陈克振总是不失时机,以一个侨乡翻天覆地变化亲历者的角色,热情宣传报道,及时传递各项侨务政策。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