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文旅 > 正文

一尊石翁仲,见证400年沧桑岁月

2021-05-28 13:12:57  来源:花巷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明朝一品相国的墓长啥样?

5月21日傍晚,海都记者跟随原泉州文物管理所所长黄真真、泉州杨氏宗亲会杨茂盛等,前往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洛安村垄沟路的田间,踏访明代泉州晋江籍一品相国杨景辰墓。

在杨景辰第13代裔孙杨志阳的带领下,记者在一大片地瓜、花生地里,见到了这处相国墓。

记者跟随文史专家,探秘明代一品相国杨景辰之墓

文官石像手持笏板 昭示古墓规格很高

记者看到,整座古墓用料十分讲究,都是上等的花岗岩石材。墓碑高1.75米,宽1.73米,厚30厘米。为了便于识别,不知什么时候,杨氏后人在这块无字碑上描了“芙蓉杨公坟”几个红字。黄真真说,无字碑是明代的特征,个别墓碑上会出现云月图。她猜测,这种级别的古墓,墓道里很可能有墓志铭。

墓的左前方,屹立着一尊高达3米的石翁仲,石翁仲身着文官服饰,手持笏板,昭示着墓主人是名文官。再往前,是一匹没了头颅的石马,卧于田地间,周边散落着几块形状不一的石板。可惜的是,古墓除了大部分石构建遗失、破坏,90%的墓区也早已被开垦成田地,如果不是离墓地不远处一块由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所立的“一般文物点”碑记,一般人很难知道这就是名震一时的明朝重臣杨景辰的墓地,构建至今已历时近400年。

杨志阳告诉记者,早年间族人祭扫相国墓时,曾经发现过盗洞,墓前石雕可能有很大一部分被偷盗。当地一位村民也告诉记者,该墓地曾于上世纪70年代受到过人为破坏。

“墓前完整的石雕排序,应该是对称的石翁仲、马、虎、羊,最后是两根对称的望柱。”虽然墓地仅存一尊完整的石翁仲和一匹残缺的石马,但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考古常识,黄真真快速考古杨景辰墓,为我们还原了墓地的原状。她认为,从石雕就可以看出,墓地的规格非常高,只有将相级别的墓主,方有资格配置。

测量显示,古墓坐东南朝西北,呈凤形,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地往外延伸。按石雕排序推算,古墓至少有六个平台。在每个平台的递延壁,记者发现了大量较为完整且十分坚固类似水泥的浇筑板。黄真真告诉我们,那是糖水灰,糖水灰构筑坚如磐石,是当时顶级的建筑施工材料。

1   2   3   4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