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9日讯(本网记者 陈诗婷 通讯员 王晓珠)科协和所属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邀请院士为产业创新发展“把脉”,建设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开展“科技社团讲科普”……近年来,泉州厚植城市“智慧”土壤,持续提高学会服务“保障力”,营造学术氛围,打造学术高地。 持续强化科学技术“生产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好城市创新发展‘方向盘’”“充分发挥创新人才作用,激活城市创新发展‘主引擎’”……在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光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姚建年留给泉州的宝贵建议。 这次大会,泉州邀请了姚建年、刘嘉麒、谢华安、高从堦、张全兴、欧阳钟灿、郭光灿等7位院士与会或通过视频方式出席,就如何加速推动泉州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金点子”,为泉州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事实上,院士专家“云集”泉州,这些年逐渐成为常态。这得益于2020年6月,泉州市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首批22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之一,为泉州创新发展添了一块含金量高、影响力大的金字招牌。 以此为契机,泉州市科协积极搭好平台、架好桥梁、当好红娘,探索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催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建成“科创中国”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国家级7家、省级26家、市级11家;柔性引进院士33名、领衔专家72名服务经济建设,签约院士合作项目35个,专家合作项目82个,总投资额约4.97亿元;2家产业研究院入选中国科协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如何将院士专家“所能”,与企业家“所需”精准对接,打通泉州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断点堵点?泉州市科协持续汇聚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对接7个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产业科技服务团,为院士专家与泉州企业开展技术对接牵线搭桥;邀请钱锋等82位院士和429位海内外专家开展“院士专家泉州行”“海智专家泉州行”等系列活动,为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泉州市科协主动融入全市人才工作大局,积极推荐科技工作者参评省特级后备人才、省优秀青年科技奖、省运盛科技奖、紫金科技创新奖、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工作者(团队)等,开展泉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刺桐科学传播学者遴选等,评选刺桐科学传播学者4批198人次、全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0名、提名10名,激发科技人才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 以平台聚才,让人才价值与产业发展产生“最大效益”。泉州市科协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有效模式,大力推进建设院士工作站、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累计推动新建及重新认定市级院士工作站31家、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9家、专家工作站69家,实现11个县(市、区)全覆盖,获评全国模范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示范院士工作站9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