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高校教育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

2015-09-07 09:57:55 赖明勇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原标题:高校教育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

今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之一。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步骤实施的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相关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建成较为完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由此可见,创新创业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也是当代大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要务。而笔者认为,厚植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是实现这一教育要务的核心与关键。

一、创新创业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单一经济体,据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385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的GDP为16.197万亿美元,单就GDP而言,中美似乎已处于同一数量级。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人口基数约为美国的4倍。其实,决定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是人均经济产值,美国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5万美元,而我国刚刚超过5000美元,而且这是经过价格差异调整后的数据。这样来看,美国是遥遥领先的,中国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才可能赶上美国。

美国从19世纪90年代起就成为世界最强大经济体,并且经久不衰,许多学者将此归因于美国深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美国商务部知识产权官员戴维·卡普斯曾表示,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据福布斯网近期发布的一项由国际研究团队开展的名为“全球创业观察”的研究表明,美国在2014年,参与创业或者经营企业的人数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4%,其中,在25至34岁的人群当中选择创业或者经营新企业的比例达到18%,这两项数据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遥遥领先。

二、高校教育是引领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高校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自己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诸方面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与政治、经济等相比,文化与高等教育具有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如果说教育最基本的社会任务是文化传承,那么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文化的生命在于它不断创新,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如果说普通教育主要的功能是文化传递、传播,那么,高等教育在文化的选择与传递过程中则不断地批判旧的文化,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演进。批判与创造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之一。

创新创业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社会文化层面的自觉与必然的选择与强化。高校教育在引领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大学是知识人才的聚集地,是前沿科学、尖端技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中有人才和知识上的有利条件。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生是支撑未来社会进步发展的高素质生力军,大学生也是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最富创新精神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大学引领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不竭动力。

三、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是大学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特征就是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为10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8%。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为2385万人,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是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截至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34.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40%,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将扩大至3550万人。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稳定增长带来两个重要命题,一个是如何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的问题,一个是保证大学毕业生高效就业的问题。当今的高校教育,单纯强调培养掌握高级知识的专业人才已经变得不合时宜,更需要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品行与素质的协同提升,把握人才培养基本标准与鼓励个性化发展相协调。

我国高等教育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采取的是适度超前发展的政策。201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49万人,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大学毕业生规模,可喜的方面,这是我国最大的人才红利,但另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显得异常严峻。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是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调动蕴藏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无限潜力,造就一大批新兴初创公司,既是大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又是高等教育自身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比如长沙理工大学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加强创业政策、创业实践的指导,取得了良好成效。长沙理工大学维吾尔族学生阿迪力等3人创办的“梦想起航商务电子有限公司”,短短一年多时间,带动了110多人就业,2015年预计产值达1亿元;学校108名学生通过众筹方式创办的“无树时光餐厅”,亦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他们的创业故事都受到了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