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清流县金融机构支持“一鱼一花一园”产业发展工作侧记

2017-09-22 10:07:37吴火招 官富文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金融部门信贷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沧龙村千亩鱼塘
    

●三明日报清流记者站 吴火招 通讯员 官富文 文/图

清流县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花卉、苗木、淡水鱼、肉羊种养具有较大规模,拥有亚洲最大兰花种苗组培中心,并获评“海西最大鲜切花种植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这里也是国家级农民创业园,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项,包括清流豆腐皮、清流溪鱼、清流黄羊、清流鲜切花。

这些关系农民致富的农业要如何发展,并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清流县金融机构给出答案:创新信贷帮扶方式,有效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拉动产业转型升级。

养大一条鱼,造福一村人

9月19日,在清流县嵩口镇沧龙村,几名农村信用社的员工一边认真倾听养鱼大户陈志仁的建议,一边做着笔记。

“2011年,县里在全省首创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贷款,我们以龙峰渔业有限公司的名义贷了60万元,这60万元为我们公司7人的渔业养殖发展发挥了100多万元的作用。”陈志仁说,这个贷款模式很灵活,随借随还,还能循环贷,希望信用社可以进一步在贷款模式上推出更便利更灵活的方式帮助渔业产业发展。

清流县是我省内陆渔业发展的典型,全县淡水鱼养殖面积达5.8万亩,2016年渔业产量2.5万吨,产值4.2亿元。

以沧龙村为代表的养殖村,乘着金融贷款的东风,在带头人的带领下,全村淡水鱼养殖面积从200亩扩大到3500亩,合作社养殖户达到174户,鱼塘每亩利润从600元提高到3000元,年产值3500万元,沧龙村也因此成为“淡水养殖第一村”。

经过多年发展,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清流溪鱼”,又拿下GAP认证、国家级集体商标注册证、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

农业有风险,在恢复生产和减少损失上,资金帮扶就显得更为重要。

“2015年‘5·19’暴雨洪灾,几乎摧毁了整个村的鱼塘,幸亏信用社当时的贷款来得及时,还下浮利率,为每户养殖受灾户平均贷款10万元,共1000多万元,帮助我们村迅速恢复生产,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陈志仁说。

“沧龙村的养鱼户,发展这么多年,虽然几次受灾,但是从未影响过他们还款,到现在都没有一户发生过不良还款记录的,这也是产业和资金互相壮大并良性循环的表现。”嵩口镇信用社主任邓菊花说。

据统计,清流县金融机构通过将信贷资金重点投向渔业,2016年至2017年8月累计投入信贷资金5162万元,比前两年增加1053万元,增长25.62%,2017年8月全县渔业贷款余额2663万元,同比增加289万元,增长12.17%。

选准一枝花,脱贫一大片

清流县花卉苗木总面积66122亩,其中花卉12937亩(鲜切花及种苗8717亩、食药用花卉2825亩、盆栽花1395亩),绿化苗木53185亩,花卉苗木总产值达13.5亿元。

全县花卉苗木企业总数已达62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3家),花卉苗木协会(合作社)53个,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企合作、农企双赢”模式,带动3450多户农户参与花卉苗木生产经营,直接相关从业人员15580多人,花卉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以上,美丽产业正带动更多的人走脱贫致富之路。

嵩溪镇元山村全村所有耕地都用于花卉种植,共1640亩,产值3500万元。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通过与该村开展联保融资、扶贫资金量化折股、建立元山村扶贫创业担保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扶持措施,有效解决花农,尤其是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筹集资金难的问题。

2009年,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与元山村协作,采用3-5户联保、村委会把关的贷款方式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多年来,元山村从未出现过一笔贷款的不良记录,先后被邮储银行、信用社、农业银行评为“信用村”,联保贷款额度也从最初每户5万元提高到现在15万元。

近期,元山村又成立扶贫创业基金合作社,将扶贫资金80万元通过与银行金融部门合作,将扶贫资金放大10倍,增加扶贫力度,贷款额度也增加到800万元。

“目前,已有12户贫困户通过基金协调到创业贷款65万元用于花卉生产,其中7户可望在今年实现脱贫,产业发展户、产业大户通过基金协调到创业发展贷款230万元,实现花卉产业升级,带动更多人脱贫。”元山村党支部书记马建辉说。

据统计,2016年元山村村民贷款额达300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900万元。元山村人均纯收入15828元,相比2009年增加了9208元,实现了全村102户490人脱贫。

建好一个园,带动整个县

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21万亩,核心区面积5.6万亩。目前,落户园区台资企业总数48家,总投资4.9亿元,产值达9.6亿元,涉及种植、养殖、旅游、农林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是三明市引进台资项目最多的县,被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称号。

针对台园相当数量的企业在乡镇和农村,所用土地大都是集体土地,有的证件不齐备,有的难以变现,缺少有效的资产抵押,影响台商贷款获取的情况,清流县金融系统对症下药,推出标准化花卉大棚抵押担保贷款模式,填补了花卉产业融资史上的一项空白。

台商吴嘉诚便是受惠于该贷款模式的企业家之一,他用基地钢架大棚贷款试种台湾新品种并扩大生产。

同时,清流县还推出“专业合作社+担保基金+评级+信贷”模式。该模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出资入股成立担保基金,按1:5以下倍数对已评级的台园信用农户发放贷款。

对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良好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台资企业予以贷款延期支持,并把台园小微企业作为信贷重点支持对象。

截至今年8月,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贷款余额达6.65亿元,共开展银企对接会6次,对接企业23个,台创园的发展对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月,经农业部办公厅、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秘书局公布全国29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016年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建设第三方评价结果,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考核结果优秀,获排名第三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