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糕点手艺人:父教子学 传承技艺

2017-12-06 11:36:39林生钟 温欣孝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父教子学的匠心传承

林传先在糕点上拼字

●林生钟/文 温欣孝/图

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五,是大田县阳春村“千年肉身坐佛章公祖师”的佛诞。此前,村里的糕点拼字艺人林传先和林明照父子,已经做了多日的手艺活。他们把用五谷杂粮做成的艺术字画,摆到供奉坐佛塑像的“普照堂”上,祈愿被盗海外多年的祖师真身早日回家、村庄风调雨顺和人畜兴旺。

供品拼字美如雕塑

林传先父子做糕点艺术拼字,一年只一次,是专门布置章公佛诞庆典用的。材料取自本地出产的杂粮,都是些素食品,有红米、黑米、小米、玉米、荞麦、绿豆、芝麻、紫薯等,它们色彩天然,不添加任何色素。

按颜色的分类,父子俩把原料装在不同的碗里,然后掺入木薯粉熬成的浆糊,往电脑打好的字模里填充和粘贴起来。一小勺接一小勺,他们俩都小心翼翼和精雕细琢。

父亲的年纪大了,已经73岁的老人视力不如年少,而且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他戴着老花镜给供品拼字,顺着字模把“普照奇观,章公出海重超度;阳春造化,佛祖归乡愈显灵”“福禄寿喜”“五谷丰登”等联句和祝福语,先填出平面的字幅来。拼好一个字要两个小时,一天只能完成一个短句。

儿子是父亲的徒弟。外出归来的儿子放下行旅,拿起老父亲用篾条削成的镊子,马不停蹄地忙碌了起来。他夹起碗中的五彩米粒,在父亲描好的字画基础上修修补补,把所有的艺术字都勾画得凹凸有致、棱角分明。作品经过雕琢塑造,线条流畅,字体丰满,色彩搭配鲜艳,字字句句充满了厚重的立体感。

艺术字做成,装点在各式糕点的拼盘上,艳丽别致,如同一幅民俗味浓郁的水彩画,让观者赏心悦目。

奇特的“葜籽糕”

接下来,林明照开始做“葜籽糕”。

这是阳春特有的一道风俗小吃,村里人也称它为“车子糕”,素食,炭黑色,只在章公佛诞庆典供出。“葜籽”学名叫乌饭果,是野生的南烛树长出的果实,小如细沙的颗粒,簇拥着灌木枝头,匍匐在矮小的茅草丛里,每年秋天成熟,当地的山民都会采食。把它做成的糕点,据说含有养身的药膳成分,章公未坐化前常年食用。

为了筹备庆典,林明照和母亲赶到几十公里外的德化山上采集。因为村里人口多,家家户户都在做葜籽糕,附近山上的果子还等不到成熟就已经被采光了。

制成供品前,林明照把晒干的果实取出烘烤,等到有些碳化了,再磨成粉末备用。糯米也拿进热锅里翻炒,待米粒开始膨胀,起锅粉碎。

之后,拿来一个大盆,像和面一样往盆里加糖、开水,加上果粉和糯米粉,充分搅拌后倒在簸箕里自然晾干。这样,特色风味小吃“葜籽糕”就做成了,切成条状,既是供品,也供客人享用,美味里保持着山野间大自然纯正的原味。

林明照做的“葜籽糕”风味独特:微甜,略酸,入口绵柔有嚼劲,既有爆米花的芳香,也有米糕和粘糕融合在一起的味道。别看它黑乎乎的一盘,让人吃了还想继续再吃,百吃不腻。

长期改良精益求精

说起祈福字的拼贴,看似简单,技术含量也不高,林传先仍掩饰不住心底的自豪:“我们家是村里唯一会做这门手艺的。”

30多年前,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复兴浪潮,曾经被禁止的庙会等民俗活动,在阳春村的普照堂举行,村民们把藏匿多时的章公祖师塑像,重新供奉了起来。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塑像里保存着章公完好的骨骸,2015年在国外的展览会上发现,被盗20年的佛像里,章公原来有着近千年的历史。

当地的传统习俗,在祭祀祖先、置办庙会或宴请宾客摆酒席时,都要上糕点、糖、果脯。章公祖师佛诞,供筵上自然是每家每户都倾其所有,以表达敬慕和虔诚之心。

林传先小时候见过糕点拼盘,但他不知道这些供品是怎么做成的,只觉得那样很美观,就琢磨了起来。他请人在红纸上写好字词,然后依葫芦画瓢,用果蔬拼凑起来。第一次拿到庙会上展出,全村人称奇赞叹。从此,他坚定了做供品拼字的信心,每年都不计报酬为庆典服务。

为了做出更好的效果,长大后的林明照,在材料和制作手法上进行改良。当他听父亲说,章公祖师生前乐善好施,常以草药救死扶伤,便萌生出了制作与保健相关的供品来。他用“葜籽糕”做衬底,上面的字眼饰以各种谷物自然的色彩。

林传先是一名虔诚的供品拼字匠,一拼就拼了大半辈子,把这辈子所有的力气都拼了进去,拼成了生活。林明照也继承了父亲拼字的手艺,成为一名糕点拼字艺人。那些拼字中所需的绿色莲子芯,全部都是他一颗颗亲手精挑细选出来的,纯手工活,倾心拼造,每个细节都精致到了骨子里。

每年章公佛诞庆典前,老人依旧和儿子一块承担拼字工作。他们坐在自家的客厅里,一整天接一整天地构图拼字,每一个精美的供品艺术字上,都能感受到他们对平凡生活细节的感知热爱。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