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张运勤:兴村富民的领头雁

2018-04-10 09:48:48赖全平 王思峰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张运勤在检查莴苣的腌制质量。
    

●赖全平 王思峰 文/图

走进宁化县淮土镇团结村,一条条通户道路宽敞平坦,一户户农家院错落有致,老人和孩子漫步在休闲公园内;地处村尾的宁化县家家果蔬有限公司加工基地,30多名妇女正在紧张地腌制莴苣……

为了这幅乡村画图,张运勤在村里忙碌了34年。

美丽乡村的领头人

团结村是省、市、县扶贫基金会、扶贫开发协会联系村、挂钩村。这里地处武夷山麓偏远山区,距县城30公里,现有村民168户702人,原先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984年,时年21岁的张运勤被推选为团结村村主任。1987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上任不久,经他努力,村里通了自来水;他向上争取7万元资金,建起占地100多平方米的新村部。

2013年,张运勤开始整治“脏、乱、差”,对全村裸房和危房进行全面改造和修葺。拆除废弃猪栏、危房时,有的村民不理解,甚至极力反对,“房子哪里碍着你们了?谁拆我就打断谁的腿!”一次,张运勤指挥工人拆除村民张某的老屋时,张某突然撒泼,哭喊着横躺在挖掘机车轮下,死活不让拆除。事后,张运勤先后四次跑到对方家中动员,第一次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对方不理不睬,第三次对方不仅不领情,反而破口大骂。张运勤耐着性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得到了张某的支持。

“群众不理解,出言不逊,我认了,我最不能容忍的是群众的一些过激行为!”张运勤坦言,做事要以大局为重,不管受到多大委屈,他心里只想着早日化解干群矛盾,将拆迁工作做好做实。

2015年,团结村计划改造两座危桥,资金不够,张运勤带头捐出2万元……

2016年,村里对151户村民进行房屋外墙改造,加盖琉璃瓦,增加客家元素;建起文化活动中心,将环村公路拓宽至6米,完善路灯亮化、绿化工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张运勤先后获评市优秀村主干、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团结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要让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村里就得有产业!”张运勤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群众家门口增收致富。

2015年,张运勤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示范作用,注册成立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宁化县家家果蔬有限公司,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种植小黄瓜1800多亩,让800多名村民(其中贫困户112名)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委会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厂房出租等方式,实现村财增长、村民增收的目标。

2016年,团结村将500亩土地流转出租,种上白莲,莲花盛开时吸引近万名游客;白莲加工厂每年可吸纳50多名村民从事采莲、剔莲心等初加工,人均月工资1500元以上。如今,村头的荷花池旁还建起550米的赏莲栈道和赏荷亭,莲下养鱼助农增收。

困难群众的帮扶人

张运勤把村里的困难群众记挂在心里。

2015年,贫困户张根祝家徒四壁,却嗜好赌博,张运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助他种植3亩小黄瓜、养殖8头黄牛,当年就增收3万多元。对嗜赌的贫困户,张运勤一面劝导教育,一面想办法帮他们找活做,引导他们走正道。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赌博之风,如今荡然无存。

村民罗发妹今年59岁,她丈夫几年前患病花光了家里积蓄,2014年,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2016年,经张运勤牵线搭桥,市扶贫开发协会帮扶她种植小黄瓜3.5亩,收入1.7万元。他还把罗发妹安排到家家果蔬公司上班,从事小黄瓜初加工,月工资1600多元,当年实现脱贫。

2017年,团结村村财收入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3万元,23户6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只有为群众办事,带领群众致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张运勤表示,将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打造“家门口”就业项目,让贫困户“脱得掉、稳得住、不返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