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建宁:外嫁女当“村小二”玩转互联网

2019-03-07 12:03:35黄平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建宁记者站 黄平柳 文/图

从贵州远嫁到建宁,从企业销售到“村小二”,不仅方便了村民网上购物,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她就是李婷,建宁县溪口镇农村淘宝店的负责人。

巧合与互联网结缘

第一次知道“淘宝”这个购物平台还是在电视节目里。“在淘宝上买东西非常方便快捷。”李婷说,这让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06年,她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宝店。

“刚开始开淘宝店是痛苦的。”李婷说,身边没有一个同行,遇到问题,无人沟通、交流。由于没有技术,她选择做淘宝分销。兜兜转转,从分销鲜花、礼品到分销妈妈鞋、大码女装……2013年底,26岁的李婷从厦门辞职,回到建宁专职带两个孩子,空闲的时候兼职做淘宝。

2014年以后,随着网络的崛起,建宁的电商发展异常迅猛,除了有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作为供货保障外,县里还为电商从业者搭建了良好的培训平台。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婷听说县里商务局对电商学员培训实行“零门槛”,授课导师既有高校专家学者,也有富有实战经验的优秀电商。只要愿意参加,都可以获得免费的培训。

就这样,利用空闲时间,李婷陆续参加了三期电商培训。那几期培训让她受益匪浅,还结识了一群和她一样怀揣电商梦想的朋友。

家乡情怀促成好生意

虽然早已经习惯了建宁口味,但是家乡贵州的美食依然让她怀念。为了解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购买,没想到,不仅味美正宗,食物经过长时间的运输保存仍非常完好。

李婷灵机一动:外出的孩子都会想念家乡的味道,销售时令生鲜,生意肯定很好。

2015年8月,李婷开始在淘宝和微信上销售建宁的时令生鲜。经过一段时间筹备、推广,顾客越来越多。

“没想到生意竟然这么好。”李婷笑着说,建宁是农业大县,农特产品异常丰富,除了销售黄桃、黄花梨外,还能在特定的季节里销售清明果、蕨菜、小笋、粽子、冬笋等。

从2015年到现在,李婷卖得最好的时令生鲜当属黄桃和冬笋。

“挖笋要看天气,天气好的时候一个人一天就能挖到70多公斤笋。”跟李婷合作了几年的农户陈向阳告诉我们,按平均每公斤6元的收购价计算,笋农一天的最高工资可达500元。

“经过这几年的沉淀,我们已经有了固定的冬笋货源。”李婷说。那时候,每天上午9时开始,李婷的丈夫用切割机把多余的老根去掉,还要把笋上多余的泥巴剥落,李婷则开始把处理好的冬笋称重、打包、装箱。

“生意要好,经营策略至关重要。”李婷说,除了卖生鲜,她一年四季都有销售建宁及周边县市的农特产干货。生鲜除外,每个月干货的成交量也能达400-500单左右。

除了经营线上销售外,李婷还在2016年接手了溪口镇的村淘店。“要把盘子做大,就要不断去开拓新领域。”李婷说,在电商领域里,她可能做不到最好,但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

溪口镇村淘位于城郊结合部,网络发达,生活、交通都很便利,村民们大多自己上网购物,几乎不需要借助村淘代购。为了把生意做起来,李婷每天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推荐特价产品,开展扫码有奖、点赞送礼等活动,并为每位进店客人送上一份精美小礼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服务站成交量不断攀升,销售模式也从上门推荐购买转变为村民们主动进店求购。不知不觉中,李婷已经组建了一个300多人的“村淘购物群”,只要有特价活动、秒杀活动,她会在第一时间发布到群里,供顾客选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