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朱海南:战“疫”一线,迎难而上的“领头雁”

2020-02-29 09:58:42  肖晓敏 林铭水 吴慧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朱海南为湖北返乡 居家人员送生活物品 吴慧虹 摄

东南网2月29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林铭水 吴慧虹)自新冠肺炎防疫战打响以来,明溪县夏坊乡干部、黄地村党支部书记朱海南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边带领村干部和小组长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一边做好乡镇综治和消杀工作,用心用情用功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未雨绸缪,当好黄地村村民的守卫者。1月24日,大年三十本是一家团聚的日子。但朱海南一大早就带领村干部分组入户走访全村村民,逐家逐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对湖北返乡人员进行摸排统计。为了村民的健康安全,他第二天继续入户走访,告知村民要做好疫情防护措施。

当天晚上10点多,朱海南在入户走访村民时,得知村民李某正月初三要为其70岁老父亲做寿,宴请宾客规模达19桌。得知情况后,他连夜上门去李某家做思想工作。春节期间,他多次上门耐心宣传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成功劝止酒席和民俗活动6场、120余桌。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山区农村的医疗基础薄弱、防疫意识差。尽管朱海南携手村干部日夜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前期仍然个人不听劝阻依旧聚集的村民。为守护好群众的健康安全,2月1日深夜,他将自己想要对村民说的话提前用手机录制,第二天村里大喇叭响遍他的“硬核”喊话,言语虽“粗糙”,但却“直抵灵魂深处”。

“喂!喂!全村的村民,大家注意啊!新肺炎,会传染,戴口罩……”朱海南,每天早晚用村部广播播报自己制作的方言防疫宣传。村民都说:“现在喇叭每天传来的都是咱书记的喊话,想出门,被他一喊也没了出门的念头。”他的“硬核”喊话,深含着他对村民的负责。

朱海南在夏坊乡集镇公共区域进行消杀 吴慧虹 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因严峻的疫情形势,乡村医生比较紧缺。得知情况后,医生出身的朱海南,主动提出到防疫一线当乡村的“临时医生”。身份是临时的,但是作用不临时。他说“穿上这身白大褂,我就是一名医生,我要对他们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月7日凌晨4点45分,天还没亮,夏坊乡值班站点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戴着口罩的村民送来两台手提式风力弥雾机和1000元现金。原来是,有村民了解到,朱海南负责每日定时对集镇公共环境进行卫生消杀,集镇面积大、街道多,用农村传统消杀工具极为不方便。朱海南说:“非常感谢村民的爱心捐赠,这正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啊。”收到村民的捐赠,他如获至宝。现在,每天他都和同事小廖带着装满消毒水的新设备到大街小巷、值班哨卡、扶贫安置区、敬老院等重点区域进行卫生消杀。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身兼数职”的朱海南,却依然申请加入党员一对一服务,主动当起湖北返乡乡亲的“贴心保姆”。大家都怕他太辛苦,劝他多休息,把活分摊点给别人。他却总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何况我还是综治办干部、村支部书记,保护村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工作做得越扎实,大家就越平安”。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他也没说一声苦,没喊一句累。他坚定的眼神和脸上暖人心的微笑总是能传递特别的力量。

海南上门为村民量体温 吴慧虹 摄

关心关爱湖北返乡居家人员。2月1日傍晚,寒风侵肌。朱海南如往常一样“上门问候”,除了常规的“固定动作”,他还与这家小朋友有“男子汉之约”。“你在家保护家人,完成好寒假作业,叔叔每日来检查,做到了你就是最了不起的男子汉!”小朋友在每日的履约和期盼中度过了人生难忘的14天。朱海南说:“湖北返乡乡亲比我们更值得被赞颂与鼓励,他们除了要战胜直面病毒的恐惧,还有人们对他们本能的忌惮。”就这样,他用每日如约而至的温暖与守护,陪伴不同家庭度过一个又一个14天。

迎难而上,朱海南既是“领头雁”又是乡村“临时医生”。口罩、帽子是他全部的防护装备,党徽是他最美的标签。他是这次疫情防控中成千上万基层一线战士的“缩影”,舍“小家”为“大家”,只愿守护一方土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