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两岸媒体人讲好两岸的故事

2017-11-29 07:48:24 台媒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

  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中国台湾网资料图 扶海涛摄)

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圆满落幕,距离1987年两岸新闻人员首度交流至今,30年已过去。台湾《旺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两岸正迈向融合与民族复兴,历史巨河滔滔向前,两岸媒体承担记录与传递重责大任,要秉持求真、求实的媒体天职,坚持为民众发声,弘扬中华文化、强化两岸同胞的沟通了解、增进民族历史认同、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反对“台独”言行,为两岸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只要能讲好两岸的故事,无论绿营如何虚造文化“台独”史观,终将难敌台湾同胞血液中来自黄河、长江母亲河的召唤。

社论摘编如下:

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圆满落幕,距离1987年两岸新闻人员首度交流至今,30年已过去。30年来,两岸超过一甲子的分隔,各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两岸社会乃至新生代彼此价值观差异;然而,在两岸媒体人不懈的努力下,不仅两岸相互了解日进千里、两岸人民的情感也正快速升温,尤其当全球都把焦点投注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和成果的关键时刻,两岸更应携手讲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一个迈向民族团圆与共同兴盛的故事。

两岸160余名媒体负责人、传媒学者、新闻界代表出席了这项峰会,共同见证并探讨两岸交流30周年来、各层面的发展与未来的愿景。两岸政冷经热、官方交流中断;但自1987年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同时开启两岸新闻交流后,两岸从互不往来的长期隔离,彼此陌生,逐步转变为当前全方位的交流。

两岸终究同文同种、血脉相连,截至2016年底,两岸人员往来累计已近1.17亿人次,同胞通婚近38万对;两岸经贸、产业的联结几乎已是荣则共荣、枯则同枯。两岸媒体相互驻点、即时报道、联合采访、合作拍片等,提供及时资讯。现在平均每天有近3万人次来往两岸,近百万台胞在大陆工作、学习和生活,由此产生的讯息量不论在数量和速度上,都是过去所无法想像的。

两岸经由平面和网路媒体平台、以及各种网路社群的资讯传递,以往被刻意传递的错误讯息已能被及时澄清,特定立场的不公正报道也会很快被公众揭露。虽然两岸因在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差异上衍生了诸多问题,但整体的大趋势是两岸人民的隔阂感正在冰融、两岸社会各阶层正在相互靠近,两岸实际上是正在走向融合而不是分离。

事实上,虽然两岸因“九二共识”争议致使“两会”机制中断,但两岸交流持续深化,而且朝正向发展。依据日前公布的两项长期民调显示,56%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留下好印象,而且40%正面评价大陆,和过去历年相比,呈现黄金交叉。而且有近70%民众认为大陆已超越台湾,超过60%认为和平统一对台湾较有利,更有86.5%的台湾民众觉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照近来国际热议中国大陆,美国《时代周刊》和德国《明镜周刊》等相继以中文或拼音当封面、正面评价中国大陆,显示国际和台湾民众已能正面看待大陆的崛起。

然而,台湾内部仍存在“逢中必反”、和以台湾与大陆对立的两分法看待两岸事务,以所谓的“天然独”硬将爱台湾和爱中华民族对立起来,制造网路错误资讯,丑化大陆现况、曲解国际情势,煽惑对立、捏造史实,造成两岸无谓的敌对和台湾长期的内耗、迟迟无法充分运用大陆的崛起,追求自身的转型与再成长。然而,两岸积累30年的交流,两岸同胞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条件、更有办法化解心结、消除隔阂、凝聚认同,两岸媒体更是责无旁贷。

两岸正迈向融合与民族复兴,历史巨河滔滔向前,两岸媒体承担记录与传递重责大任,要秉持求真、求实的媒体天职,坚持为民众发声,弘扬中华文化、强化两岸同胞的沟通了解、增进民族历史认同、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反对“台独”言行,为两岸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只要能讲好两岸的故事,无论绿营如何虚造文化“台独”史观,终将难敌台湾同胞血液中来自黄河、长江母亲河的召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