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 台青在闽 > 正文

永福茶香景迷人

2022-07-28 08:47:27 作者:戴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每年樱花盛开的时节,漳平台创园里游客熙熙攘攘。 (资料图片)

东南网7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暑期来临,漳平市永福镇各大高山茶园也迎来了一支支研学和旅游的团队。

永福高山茶属台式乌龙茶,因产自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永福镇而得名,种植的高山茶茶树品种主要有软枝乌龙、金萱、翠玉、四季春等,其中,以软枝乌龙茶种植面积最多,是大陆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

第一个将软枝乌龙茶带到永福的是台农谢东庆。1996年,来自台湾彰化县的谢东庆踏上永福这片热土,并成为当地第一个台农。“这里纬度和阿里山相近,海拔、气候、温度都非常适合种植高山茶。”谢东庆说。他带着专家团队几番考察,最后承包了后盂一片600多亩的山坡,创办了台品高山茶场。

谢东庆在永福种植台湾乌龙茶获得成功。在他的推介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台农落户永福,种植高山茶。截至目前,漳平市有台农600多人,永福高山茶茶园面积5.5万亩,年产量1600吨,茶企48家,实现产值10亿元。此外,永福高山茶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

永福高山茶产业发展到今天,不再是单纯的茶叶种植和加工,出现了“茶+”等新业态,茶旅融合内容越来越丰富。

2003年开始,谢东庆将台湾茶产业结合观光旅游的模式搬到永福,他陆续从台湾引进8000多株樱花树套种在自己的茶园里。谢东庆的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茶作青罗带,樱花点绛唇。在樱花盛开的时节,单月最多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谢东庆说,“今年我们在茶园中开辟了观光小火车,游客沿着最佳赏樱线路看樱花,还能品尝地道的台湾美食。”

茶旅融合带来人气,也带来了效益。台品樱花茶园被列入“中国十大樱花观赏地”,先后入选“福建省首批优秀创意旅游产品”“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榜样。“观光带来人潮,不仅增加了高山茶销售,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发展。”谢东庆说,高山茶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旅游业,让农业“接二连三”,未来大有可为。

如今,台品樱花茶园已带动当地1.2万户农户从事花卉、蔬菜生产销售,带动3300户农户从事旅行社、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

台农们也开始探索更多“茶+”融合模式。记者走进永福茶博士生态农场,只见“台湾茶叶故事馆”几个字显眼醒目。农场负责人曾国宝扎根永福后,除种植和加工高山茶,还在做另一件事——讲述台湾茶叶历史,让参观者认识永福高山茶,了解茶艺,传承茶文化。

目前,曾国宝正在打造高山茶炭焙研学院、百姓茶馆及民宿等,以“茶+研学”“茶+民宿”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与此同时,官田岳山茶事、国联-火星人、鸿鼎观光茶场、九德有机农场等民宿、研学基地也成为新的景点。

茶园成了景区,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据统计,自举办樱花文化节以来,永福累计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中,2021年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0亿元。

“去年6月,由两岸专家、台农参与起草的《台式乌龙茶茶树品种》和《台式乌龙茶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两岸‘行业标准共通’再进一步,对于推动两岸茶叶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都有重要意义。”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长海说。

“台式乌龙茶只能采用福建乌龙茶的标准,但两岸在茶树品种、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套用标准存在较大市场风险。如今随着两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困扰我们的标准问题得到解决。”台青杨咏安开心地说。

去年,漳平出台高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着力实施永福高山茶品质提升、标准管控、品牌提优、市场营销、产业融合“五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永福高山茶全产业链整体效益和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实现永福高山茶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