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政务频道> 工作研究 > 正文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进文明城区创建
http://wmf.fjsen.com 2013-01-29 15:14   来源:省文明办    我来说两句

二、转型创新、产城一体,推进强区富民

产业是经济的支撑、城市发展的动力。乘着城乡一体试点工作以及科技创新、海洋经济、旅游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效应,涵江区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规律,一体化规划全区产业发展,做大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亮特色产业,建起以临港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乡一体、梯度布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是兴港口强工业。推进涵江港的开发建设,高标准用好32.5平方公里的用海,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量身招商选资助推临港产业发展。同时,发挥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优势,出台对接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吸引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服务壮大本区高新技术企业,再造“海上一个涵江”。二是活商贸促三产。着力建设大物流、大市场,切实提升商贸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比重,建设建成国际商贸城,大力培育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商贸批发中心;打造闽东南最大商品批发贸易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综合性商贸物流中心、港口物流园区,全力打造辐射海峡两岸、联通内陆地区的区域性物流节点。结合城市综合体和主城改造,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设星级酒店、大超市、大卖场,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再现“风光小吴越、财货甲漳泉”的繁华景象。三是聚资源富山区。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红色旅游业为目标,有效整合特色农业产业、四大省级森林公园、五个红色旅游景点等资源优势,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积极对接台湾产业转移,将农业生产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在山区打造特色休闲农业、红色生态旅游等新品牌,做活山区经济。

三、共建共享、民生为本,提升幸福指数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普惠民生,文明创建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用“一体化”推倒树立在城市居民与农民间的“二元墙”,把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普惠与民,是文明创建的根本所在。一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涵江33万农民,有22.4万人户口分布在平原镇街,要让全区群众享受服务均等,首先要解决“户口性质不同所受服务不等”这个群众呼声高、期盼切的问题。要降低门槛,放宽政策,实行以居民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经济来源等主要经济基础为落户依据的户籍制度,逐步取消本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引导人口随就业向各级城镇、中心村合理、有序流动,实现人口合理布局。二是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加强平原镇街农业人口管理的同时,对分布在广大山区的10多万农业人口,从地多人少的现实出发,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推行“三旧改造”,将腾出的建设用地级差地租主要用于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市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解决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城乡资源互惠互补。三是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关键是利用好政府的引导能力,以公共财政为牵引,利用支农惠农政策、盘活农村资源和社会事业投入等多种手段,引导民资向农村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流动,逐步缩小和拉平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异,使广大农村在保持优美田园风光的同时,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

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构建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是涵江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本届党委、政府的应有之责。涵江区委、区政府必将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以敢想敢突破、会想会思考的创新精神和勤学勤钻研、争干争一流的态度气魄,全力开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文明城区创建广度深度,实现涵江又好又快发展。(作者涵江区委书记沈伯麟)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