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一间书屋 涵养一座城
http://wmf.fjsen.com  2023-11-06 08:54: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在和光公益书屋阅读的读者

和光戏剧节路演现场

东南网11月4日报道(福建日报通讯员 苏福彬 记者 刘益清)

核心提示

华灯初上,位于永春交通大桥桥头的和光公益书屋里,溢满花香,三五读者正捧书阅读,沉浸其中……自在、静谧、温馨、惬意,一道清雅的文化风景线在永春县城里徐徐展开。

与书籍结缘,书香漫山城。从2017年10月和光公益书屋在闽南山城永春创建并扎根至今,6年,2000多个寻常日子,和光与书友同行,携手共筑阅读的美好精神空间。

定位“纯公益 深阅读”,和光公益书屋由民间志愿者自主发起创立、自主维护,精心而富有创意地运营推动,从当初一间书屋延展至城乡结合阅读室,从个体阅读到名人分享阅读体会感受,从单一阅读平台发展为和光公益团队,线上线下深阅读相结合,让上万永春人在闲暇时多了一个静心阅读充电的好去处,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滋养精气神的心灵港湾。

正风气,正能量,正引导。一本好书,打开的不仅仅是思想的维度,更是文明的气息、文化的氤氲。

和光公益书屋在永春云河谷举行读书会

和光公益书屋开放日,小朋友在书屋阅读。

和光公益书屋(花石站)分享会现场

本文均由和光公益书屋提供

一座城,因阅读更充满人文的魅力。

一起成为“追光的人”

“2017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初一,和光正式对外开放。”和光公益书屋发起人之一梁白瑜说,动议是在2016年。当时,都在永春县城生活工作的郭春华、康小英聚在老朋友梁白瑜家喝茶聊天,公益话题触发了他们的一个小小愿望:寻一个小空间,汇集三人的藏书,分享给志同道合的读书人。

之后,反复深谈多次,一个书屋的模样在脑海中形成,“我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能做的恐怕就只有为同样喜欢阅读的人提供一方静谧,所以还未给书屋取名,就先有了定位:纯公益、深阅读”。而“和光”之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和光+公益+书屋”,正是仨人心中所愿。这句话被刻写在和光公益书屋大门外右侧墙面上。

接下来的几个月,她们四处寻找合适的空间。时任五里街镇党委书记林玉品得知此事,十分赞赏,帮着推荐了好些地方。“才发现想找处二三十平方米的安静空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康小英说,“我们自称‘书童’。在浩瀚书海里,我们只是小小‘书童’。”

同年12月,时任永春县委宣传部部长骆春玲带领参访团前往台湾高雄拜访永春乡贤、著名诗人余光中。梁白瑜作为余光中文学馆布展大纲的撰稿人也同行。不承想,此行竟有两大收获:一是余光中先生题写“和光公益书屋”,一是骆部长助力和光公益书屋落地。

“到高雄的当天晚上8点多,我先行到余老家拜访。他对创立公益书屋的想法颇为赞赏,并欣然题字。”时隔7年,梁白瑜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书桌上方有一盏细长型的吊灯,余老坐在灯下,一笔一画写下“和光公益书屋”六个字;不久后,余光中还特意寄来他的朗诵会光碟。“和光正式开放当天,我给余老打电话邀请他回来看看,他很高兴,答应找时间回来。”

第二天,骆春玲问起和光,并当场表示将助力书屋落地——这个想法很快获得时任永春县委书记蔡萌芽的支持。“也才有了2017年,和光公益书屋进驻永春县图书馆附属楼这件事。”郭春华说,“两层小楼、200多平方米,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想。经房产主管部门县文体局研究决定,小楼免费提供给和光使用。”

微光汇聚成星河

2017年5月,和光公益书屋正式进入筹办阶段。消息传开之后,许多同好为之捐款捐书,有熟识的亲朋,也有陌生的捐赠人。“捐款的,三千五千、三百五百都有;捐书的,新书旧书、一本一车都有。”郭春华说,泉州市委宣传部、永春县慈善总会、百岁老人陈珍珍等单位和个人都来为和光助力,其中还有不少至今未谋面的人通过微信公众号文章“赞赏”的方式捐款。“和光上了轨道之后,我们的文章就不再开启‘赞赏’功能,不能一直接受好意而无以为报。”

装修公司老板陈奕聪与和光结下深厚情谊,他不仅用心做好工程,之后但凡书屋有小修小补,总是二话不说就义务来帮忙,甚至去年,还花费一两万元为书屋做了修缮。他说:“我也是和光一分子,这是给和光五周岁的礼物。”

装修完工后,开始着手书籍上架。每天都有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的义工自发前往和光帮忙整理、分类、编码、上架。永春四中老师刘凤鹏是其中一位“书童”,她刚来帮忙时,没有人认识她,她默默做着很多事。永春县青年创业园的老板郑育哲开着车来到和光门口,父子俩把一摞摞的书往里搬,边搬边笑着说:“我不懂书,就把新华书店里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都买了,应该没有错。我儿子长大后也是要来当‘书童’的。”

5个月后,一切准备妥当,即将正式开放。新新园艺的老板郑泽新送来了各种花草绿植,书屋内外都被打扮了起来。忙完绿植布置,他又坐在地板上,拿起螺丝刀,安静地组装刚网购来的椅子。

同年10月20日上午,当骆春玲推开和光大门时,这间饱含着许多人心血、热爱与憧憬的书屋正式开放了。“像一道光开启在我们眼前。”时为永春电视台主持人的陈晓玲说,“我迫不及待想要成为和光‘书童’!”中午12点整,刚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回乡的徐丽芳就站到了和光公益书屋门口。

书香氤氲着山城

为达成“深阅读”的愿望,和光公益书屋为读者准备了丰富的藏书、美好的空间和合适的开放时间。

推开和光之门,眼前是三面通体书墙,居中三围大台阶,经过挑选的1万多册藏书尽在其中,它们来自3名发起人的私人藏书、爱心人士的捐赠和书屋购买的新书,以文、史、哲类书籍为主,理、工、医、农、林和教育、建筑、艺术等也有涉及。和光“书童”们每天都会做好书籍的管理与环境的清理工作。随时走进一楼大厅,都能看到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巨大书架里满满当当的各类书籍在绿植的映衬下,更为亮丽整洁、氛围感十足。每周二至周五的上午7点到晚上9点30分,每周六至周日的下午3点到晚上9点30分的开放时间里,读者们都可以来到书屋静心阅读。

开放时间由“书童”轮流值班,值班“书童”会准时开门、整理书籍、擦拭桌椅、打扫卫生、照顾花草等。郭春华说,如今和光的核心团队有几十人,“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周一在群里发出值班表,‘书童’们会自行选班,每班至少一人。其实,现场都会有好些‘书童’在,或值班或读书”。永春县司法局的潘甘宁不仅自己是“书童”,其先生也会不时来值班,“小书童”是他在和光的名字;永春县林业局的黄燕珍每周都会来值班,有一段时间她天天都来,不值班时就抱着大开本的《地球之美》如痴如醉。

除了免费开放阅读外,和光公益书屋还致力于举办读书会,至今先后举办了《三体》《苏轼词》等读书会25场;与永春人民广播电台(FM107.5)合作开设“和光读书”栏目,先后上架《约翰·克里斯多夫》《被讨厌的勇气》等10期内容。

从2020年3月1日起,“和光早读课”上线,邀请厦门大学教授李晓林、国家话剧院演员田征等数十位带读人,一人推荐一首诗词或文章片段,借助微信群约请早读。同年6月,开办“和光夜读”栏目,先在线上分享数期书本内容节选,再在线下读书会现场讨论读书体会。推荐人多立足自身专业选择书目,比如文学、医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地理学,也有些出自个人喜好,比如音乐、建筑等。“作为推荐人,有机会先学先用,感觉特别好。”永春一中教师刘玲玲推荐的是《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她说,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在增长她的地理素养,“我还顺手从书里整理了几个知识点给学生,学生也非常感兴趣,他们说很多原本模糊的东西,这下都明朗了”。

“你来,或不来,和光都在这里。你来,或不来,都请记得读书。”和光微信公众号“和光2017”里的这句话很能触动读书人的心灵,这是几位发起人的心愿,也是每一位“书童”努力做好这间书屋的目的。

“赠书也是这些年和光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潘甘宁说,每一本书都会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和光也将遵从它的轨迹,与爱书之人在未来同行。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和光周岁日,举办的赠书活动都吸引了不少爱书之人;此外,已经持续做了3年的高考送书活动(6月10日—9月1日)专为高考生而设,考生只需出示准考证,就可以从和光免费挑选任何一本书。“我去年是高考生,来和光挑了一本书,今年我是和光‘书童’,我来组织送书活动。”正在三明学院就读的大学生陈洪垒说,这种感觉很棒。

心之所向和光同行

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和光公益书屋引进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五四运动百年展”、原创朗诵诗剧《风流,不被雨打风吹去》,举办读书会《曹七巧的“地母”根芽》和专家分享会《新文化运动时期“费小姐”的争得、护持与“出让”》;2020年,“书童”徐丽芳、刘世昌等人策划和光戏剧节,历时三个月,从“解放天性”到“即兴戏剧”,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生魏妙妙的分享会《门道里看电影》到《孔乙己》等节目的路演预热,以及压轴出场的《咱永春》等自编自导自演剧目的展演,吸引了不少书友和市民。

“永春有千年历史,留下许多人文古迹,值得我们去了解、挖掘、整理。”2020年8月,周琪筝、黄力生、康秀梅等人选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春文庙作为入手点,地方文史爱好者分别从文物、历史和人文故事等方面着手,历时一年,为永春文庙创作了一支视频、一份折页,并发展了一支志愿讲解队。

今年8月,《呼兰河传》读书会在三明市清流县龙吟静室举行,主讲人兰茶英化身抒情诗人给当地及远道而来的几十名书友开了一场散文诗式的读书会。“清流的这场读书会也是和光在永春之外开启的首场读书会,我们希望借此与更多不同地方的书友结识、同行。”康秀梅说。

“用双脚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座古城多一点。”和光公益书屋六周岁系列活动首场“漫步桃源古地city walk”活动刚刚落幕。“特别感动,今天去的打卡点之前都没有去过,环翠亭听人介绍过,神往已久。”任职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的新永春人唐宝华意犹未尽。

“如果有一片土地,我们不仅可以种花种菜,还能感受四季更迭、万物生长。”永春县交通局邱丽琼的这个想法很快也实现了。在和光乐园,一块小小的土地慢慢被一群毫无耕作经验的人玩出“乐园”的诗意与惬意。“两个孩子天天都想到乐园来。”永春三中老师潘晓虹与两个孩子成了和光乐园的常客。

而2023年春节开启的和光·花石站是和光公益书屋走进社区的第一个常设点,它位于桃城镇花石社区金榜堂,常设有免费阅读空间、书法室和茶室等。“走进社区可以更好地带动在地的阅读氛围,也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和光的活动中。”“书童”林紫萍、潘甘宁说,半年多来,这里举办了读书分享会、魏晋六朝诗文诵读会、儿童节游园活动、花田音乐会等。

“写作是和光坚持推动的另一件事。”梁白瑜说,如今在“和光2017”微信公众号上,已经发布了300多篇文章,每一篇都是作者们的记忆、体悟与思考。“文字是另一种形式的记忆,当你错过写下最初感觉的时机,过后那感觉就会消失得无踪了。”“书童”郑小宽这样说。

“让书香成为新时代最清新的气息,让读书成为新征程最美丽的风尚。”和光人表示,将尽他们的微薄之力带动更多人一起阅读,一起写作,一起做公益活动,一起分享各种喜悦。

采访札记

深阅读之美

□木鱼

碎片化阅读、流量视频、信息茧房……这个时代的便利、轻浮与痛点已注入每个人的日常,但不应该也不会是每个人的全部,和光公益书屋倡导的“深阅读”希望能够提供多一种选择:怀一颗安静读书的心,在一个美好的空间里,持一部有分量的大书。

人的一生与自己周旋的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白天粉墨登场,左冲右突,梦里狂诞虚妄,不知所措。若有幸遇到一本书,以作者之笔为自己摆渡,去寻找本真的自己,与得意失意无关、与庙堂江湖无关、与四季晴雨无关。若能静下心来细读一本一本书,借其文中时空,延长自己生命旅程的时间、撑大自己脚步所能及的空间,领悟主人公的不屈与善良,欣喜宇宙变迁的宏阔与精妙,纷繁尘俗、物喜己忧就不再能败坏你的胃口,不再能纠缠你的人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困扰与恐惧,人心所恶;自在与坦荡,人心所欲。

当你并非生而知之者,但终究学而能知时,读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为炫技的文字、不为巧构的情节,是自我寻找的旅程,是与文字掰手腕的经历,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满足。

深阅读不易,不易而美。

美,而后沉思,而后痛苦,而后豁然开朗、和光同尘。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