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伪科普”不再流毒于朋友圈,当“开源节流”
http://wmf.fjsen.com 2018-07-24 22:50:26 郭宝贝 来源:东南网

文明风7月24日讯(通讯员 郭宝贝)在不少中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往往能看到转发的大量所谓“科学研究表明”文章。开头都“科普范儿”,充斥高深晦涩的专业名词、“重量级”专家解读、“权威”数据援引。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伪科普”式虚假医疗广告,大多集中于两性疾病、健康养生等领域,被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或商家利用,包装宣传其产品或服务。(新华社7月18日)

科普之美,在于普惠大众,去伪存真。“伪”,假也。“伪科普”之“伪”,一在以假乱真,或用立竿见影、终南捷径对大众“循循善诱”,或用似是而非、断章取义让大众不辨良莠;二在假公济私,假关爱、科普之名,行夹私、牟利之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伪科普”的重灾区也绝不仅限于微信朋友圈。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不管是APP,还是各类平台,都十分热衷于向用户推送“他所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所谓“三人成虎”,当人们被动地重复接收到某条不熟悉领域的“伪科学”信息,很容易自然而言地信以为真,并随手传播,无形中成了“伪科普”的推手。尤其是一些关乎人命的医疗信息,在有心和无意双重推波助澜下,后果让人堪忧。在这信息呈级数传播的年代,“伪科普”普及面越广,流毒也就越深。

虽说谣言止于智者,大众要勤于思考,慎于求证才是正理。但是,正如哲学家芝诺所说,“知识好比一个圆圈,懂得越多,与未知的接触面就越大”,人们单单依靠自己所掌握的“常识”要精准地辨别出每个领域的科普之“伪”难免力所未逮。

让“伪科普”信息不再流毒于朋友圈,个人认为,主要当在“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即科技、卫生、教育等权威部门,以及主流媒体等要担负起启发民智的职责,加大力气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对大众认知答疑解惑,去伪存真,授之以明辨真伪之“渔”;所谓“节流”,即网络监管以及各职能部门应主动监测这类“伪科普”信息,拓宽举报渠道,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别有用心者的违法成本,控制伪科普的传播。相信在“开源节流”双管齐下之下,“伪科普”很快就会没有了市场,从朋友圈销声匿迹了。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