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项目厦门同安有12个
http://wmf.fjsen.com 2019-06-15 13:55:00 朱道衡 洪松梅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文洁

同安农民画作品风格朴实活泼。

同安大笼甜粿有着500年的历史。

厦门日报讯(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洪松梅 图/同安区文化馆提供)6月8日,在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授牌仪式上,同安农民画、澳头蠔干粥、同安大笼甜粿传统制作技艺三个项目获得授牌,至此同安区有12个非遗项目被列入福建省非遗名录。这无疑是对同安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肯定。

据介绍,同安区一直重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建设民俗文化基地、培养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公园等活动……让非遗传承发展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澳头蠔干粥系蒋氏祖辈世传,采用祖传秘方配制的调味料熬制而成,盛名远传;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同安农民画,画作多以劳动生活为素材,朴实活泼;有着500年历史的同安大笼甜粿,展现敬天公祈福习俗的源远流长。

这3个省级非遗项目展现了同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目前,同安区共有闽台送王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习点)1个,莲花褒歌、车鼓弄、厦金宋江阵、汀溪珠光青瓷烧造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12个、市级非遗项目1个、区级非遗项目10个。

一直以来,同安区注重将非遗文化引入“寻常百姓家”,依托传统节庆日,着力打造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群众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除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莲花褒歌比赛、四年一届的闽台送王船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同安区还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化进公园等覆盖全区的文化活动,展现民俗文化风采,让传统戏曲、曲艺、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杂技与竞技、传统饮食等非遗文化在活动中得到原生态的保护。

1  2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