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同安:龙眼丰产 好政策带来好收成

2018-09-18 13:21:19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9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韩超)同安是厦门的龙眼主产区,龙眼种植面积4.18万亩,占厦门全市种植面积约50%。今年是龙眼“特大年”,为保障农民收益,在厦门市龙眼产业发展措施的基础上,近日,同安区出台了《同安区促进龙眼产业发展的六条措施》,对龙眼种植、加工、销售环节进行扶持。本月,同安区还将结合首届“农民丰收节”开展龙眼促销活动,引导农户向龙眼深加工领域延伸,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走进位于同安的厦门皇蓝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基地内一派繁忙的景象。树上,串串果实压弯了枝头,树下,农民将一筐筐龙眼倒进了仓库,等待进一步加工包装。合作社理事长洪求龙还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大量收购凤梨穗龙眼大果,越多越好,果好价高。

“今年是同安区龙眼丰收‘大年’,但我们凤梨穗果实品相不错,销售情况还算理想,目前采收了三分之一。”洪求龙告诉记者,今年果树产量是去年的三倍多。

基地种植的龙眼品种是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的“同安凤梨穗”。洪求龙说,一株龙眼树产量能达到两三百斤。相对以前的老品种来讲,凤梨穗更加稳产,产品销路好、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今年基地100多亩龙眼树产量达到14万斤。

据悉,经过同安农业部门十多年推广,目前凤梨穗种植面积占同安区龙眼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政府大力推广,明显看到了效益,很多果农纷纷主动申请换种。”叶榕坤说。

为增加龙眼附加值,同安区鼓励果农们另辟蹊径,进行龙眼干加工,拓宽销售渠道。

根据《同安区促进龙眼产业发展的六条措施》,在补助加工设备和用电用煤,促进商品化处理方面,同安区鼓励改进、提升龙眼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的技术与设备。对今年纳入厦门市农机购置补贴清单范围,用于果品保鲜储藏的简易保鲜储藏设备和龙眼烘焙的果蔬烘干机,农机购置补贴在中央资金定额的基础上提高市级资金配套比例,从按照不高于机具销售价的45%提升至60%实施补贴;对龙眼加工期间用电用煤烘焙费用给予50%财政补助。

为了保障龙眼销售效益,叶恩岩就在采收的同时通过烘干、包装,将鲜果制成龙眼干,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延长保存期限。他通过微信渠道进行宣传销售,不久前刚在网上接到来自省外的订单。他告诉记者,目前龙眼干的价格根据品相可以卖到20~30元/斤不等,大大增加了收益。

在电商盛行的背景下,同安区也通过政策支持果农发展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鼓励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含具有交易、支付功能的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销售龙眼鲜果及焙干产品。为减轻物流费用负担,同安区提出将对2018年9月份至2019年2月份底龙眼电商平台销售所产生的快递费按50%进行补助。

在这样的鼓励政策下,果农们纷纷表示很有干劲,厦门欣禾丰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延南也选择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销售龙眼干。“这几天电话也一直响,很多客户想订购龙眼,一刻都闲不下来。”陈延南高兴地说。

为了加强区内龙眼产业的竞争力,同安注重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对符合条件的龙眼销售大户和龙眼加工大户,同安区将对每户给予不高于12万元的奖励。并鼓励对龙眼鲜果及其焙干产品进行统一包装上市,鼓励龙眼干包装箱统一进行设计、制作,龙眼生产经营主体以自愿原则向供应企业进行定做、购买的,区财政予以50%财政补助。此外,该区还将对2018年全区龙眼种植户抢收劳资费用按每亩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期调动龙眼种植户抢收积极性,确保龙眼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本月,同安区还将结合首届“农民丰收节”开展龙眼促销活动,引导农户向龙眼深加工领域延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