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社会 > 正文

厦门一男子买“加油卡” 一天被骗两次

2022-04-22 08:50  作者:陈捷 曾艺轩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男子买“加油卡” 一天被骗两次

警方提醒:小心这三种“加油卡”骗局

东南网4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洪恒亮)受国际原油动荡的影响,近期国内油价一路飙升。这一情况也被骗子“盯上”,于是,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以“打折优惠加油卡”为诱饵的新骗局。昨日,厦门警方通过典型案例揭秘此类骗局,同时还介绍了三种涉及“加油卡”的常见骗局,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提防此类骗局,小心“馅饼”是陷阱!

典型案例

网购“打折加油卡”,被骗6500多元

孙先生是一名网约车司机,油价的连续上涨让他更加关注加油省钱的秘笈。4月初,孙先生在某网站上发布需要购买加油卡的信息,并附加自己的联系电话。4月11日,有个陌生人联系孙先生,称手头有优惠的加油卡,询问是否需要。在得到孙先生确认的答复后,双方添加了微信好友。在微信聊天过程中,对方称自己手头有7张面值1000元的加油卡,能以9折优惠转卖。不过,“打折”是有“条件”的。对方称,孙先生需要先支付一半即3150元作为定金,自己就会把7张加油卡发给孙先生,等孙先生收到加油卡后再支付剩余的3150元。

为了让孙先生相信,对方还发来了7张加油卡和身份证的照片。于是,孙先生就将3150元转到对方发来的指定银行账户中,转好后对方称马上安排快递寄出。

当天下午,孙先生询问对方加油卡是否发出,对方称当天会发货,同时对方称自己的同事还有8张面值1000元的加油卡,可以以8.5折出售。孙先生想了想,决定再次购买。

就这样,孙先生又将3400元“定金”转给对方。之后几天,孙先生反复询问对方15张加油卡是否寄出。一开始对方还以各种理由推脱,可到了4月19日,孙先生发现自己微信被对方拉黑了,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赶紧拨打110报警。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骗术揭秘

骗子利用“捡漏心理”实施诈骗

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洪恒亮分析,孙先生遭遇的是典型的网络购物骗局,骗子打着“优惠加油卡”的幌子,以“先交定金,后发油卡”的理由诱骗受害者向指定账户转账汇款。为了增加诈骗的欺骗性,在交易期间,骗子还发送身份证和加油卡的照片。

民警分析,除了孙先生遭遇的骗术外,骗子可能还会围绕“优惠加油卡”做一下“文章”——谎称“与加油站合作”“内部促销”“二手平台打折油卡”。而上述骗术中,骗子甚至会“设计”出所谓“收购油卡平台”“内部合作平台”等虚假平台,提高诈骗的欺骗性,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此类骗术中,骗子都是利用受害者想购买“低价”“折扣”“优惠”加油卡的“捡漏”心理,甚至部分受害者还抱着大量收购加油卡进行“倒卖”从而获利的心理,一步步实施诈骗。

厦门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大幅度的优惠并不符合成品油市场的运行规律。消费者应到正规的办卡网点或网上营业厅购买加油卡或充值,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价格远低于面值的充值卡,尤其是在网络平台出售的打折油卡,更不要随意进行线上转账。同时,切勿为赚油卡差价进行倒买倒卖,投入越大损失越大。

警方提醒

小心这三种“加油卡”骗局

类似的诈骗套路还有许多,昨日厦门警方还介绍了三种涉及“加油卡”的常见骗局。

骗术1 谎称与加油站合作

这类“打折加油卡”骗局通常会说自己的加油卡与中石油或中石化合作,通过“内部渠道获得”,然后以8折或者9折的价格出售。多数车主会先选择买个小面额的试一下,发现真的可以用之后,就会放松警惕。当车主使用完后,骗子就会主动联系,并借口最近油卡紧张,劝车主购买大额油卡。于是,车主们一步步陷入骗子的圈套。

骗术2 内部促销骗局

这种骗局一般都是通过电话方式进行推广,骗子会声称自己是某某加油站的,因为公司内部资金出现问题,开始八至九折促销加油卡等。同时,打折购买的加油卡既可以自己卖出,也可以“全额回收”。但是,这种投资要一个月之后才能拿到货。一旦有人大额购买,或达到一定额度,“公司”就会卷钱跑路。

骗术3 二手平台“打折油卡”

这种骗子一般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宣称打折出售加油卡。买家能收到油卡,并且卡里真的有钱可用。这时剧情才真正开始,你拿到的是副卡,主卡可以随时停用副卡,并冻结里面的油费,油卡在你加了一两次油后很快就被停用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