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文体 > 正文

“出海”办赛引才 火炬高新区“云端”推介厦门人才政策

2022-12-17 11:06:28  作者: 林露虹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出海”办赛引才 为产业发展聚全球智慧

2022年“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首站成功举办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露虹)北京时间12月16日晚,2022年“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英国赛区)决赛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网络视频连线方式全程参与,并在颁奖仪式上推介厦门市、火炬高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政策,邀请英国优秀科技人才来厦创新创业、追梦圆梦。

大赛由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办公室、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主办,英筑咨询承办。中国驻英大使馆科技处公参蒋苏南、全英学联等英国主要学联负责人,以及剑桥大学等高校的学者、英国商协会和科创企业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大赛于今年8月启动,面向厦门重点发展的产业招引人才项目,评委团队由来自英国剑桥大学、萨里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及当地知名创投机构、高科技企业的高管等组成。大赛共募集72个项目,其中18个项目进入决赛,包括信息技术行业项目5个、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业行业项目8个、生物医药行业项目5个。大赛符合条件的项目将进入厦门“双百计划”实地考察名单,同时纳入高新区人才创业项目储备,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是厦门立足全球视野,创新人才招引方式的一个缩影。大赛始创于2017年,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办,在美国硅谷举办创业大赛。

六年来,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朋友圈”持续扩容,赛区逐步拓展至英国、俄罗斯、新加坡,以及整个北美地区,得到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初创企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大赛紧跟厦门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牢牢把握建设金砖创新基地这一重大机遇,切实将赛事内容与厦门产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厦门招募优秀人才项目,同时也促进人才、项目、资本对接,已成为厦门海外引才的一张闪亮名片,为产业发展集聚“人才动能”。

据统计,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六年来累计募集人才项目700多个,35个入选市“双百计划”,其中,落地厦门软件园三期的韫茂科技项目,目前估值达4亿,补齐了厦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生产环节,助力厦门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在英国赛区的首站比赛成功举办,新加坡、北美赛区的工作也进入倒计时。记者了解到,2023年,新一届大赛将以厦门市探索建设海外产业平台为契机,将英国赛区拓展至德国,更大范围吸纳全球优秀科技人才。

【同步】

火炬高新区招才引智凸显“国际范”

以国际化人才汇聚产业创新动力

2022年“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英国赛区)决赛落幕,火炬高新区“云端”推介厦门人才政策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拓展渠道、做强平台、优化服务等,以人才国际化推动产业现代化。图为火炬广场。 (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可代替人工全方位清理油烟管道的机器人,可实时出结果的宫颈癌变检测仪,新型抗病毒纳米涂层材料……这些“接地气”的技术项目,均由在英国的创业人才研发。北京时间12月16日晚,2022年“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英国赛区)决赛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18个项目上演巅峰对决。

大赛由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办公室、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主办,英筑咨询承办。当晚,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网络视频连线方式全程参与,并在颁奖仪式上推介厦门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云端”互动气氛热烈。

最终,选手陈坚的“实时地图重建与空中影像智能分析平台”获大赛一等奖;张兴文的“跨维度光束编辑技术及产业化”、徐宝的“MEMS 工业级惯性模组和芯片”获二等奖;三等奖项目为:叶俊志的“新型抗病毒纳米涂层材料及其应用”,董佳琦的“油侠机器人-油烟管道清洁机器人”,苏航的“面向复杂场景的特种双臂灵巧遥操作系统”。

此次大赛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走出去”,招才引智的写照。近年来,高新区拓展渠道、做强平台、优化服务等多措并举,以人才国际化推动产业现代化。目前,高新区已拥有ABB、戴尔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超60家,拥有常驻外籍人才1300多名,台湾特聘专家专才超300名。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