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时政 > 正文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 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2023-06-27 09:10:38  作者: 詹文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 推动厦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强化保护修复 守护地球之肾

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红树林郁郁葱葱美如画。(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风景秀美的五缘湾湿地公园。(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白鹭翱翔杏林湾。(资料图/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詹文 通讯员 郑勇彬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被誉为“地球之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强化保护修复、加强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以下简称《湿地保护法》)去年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市人大常委会把《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作为今年监督工作重点,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执法检查后,于近日召开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了审议,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依法履职尽责,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探索实践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湿地保护“厦门经验”,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镜头

一栈绿茵绕

水清林茂鱼鸟欢

翔安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在空中无人机的镜头下,宛如一块镶嵌在海中的翡翠。蓝天白云映衬下,红树林郁郁葱葱美如画,不时可见白鹭飞过。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许多市民游客到这里观鸟、看海、赏林、拍照。游人如织的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成为厦门一处新的网红打卡点。

这是厦门首个以红树林为主题的生态公园,也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很难想象,这片“海上森林”,曾是杂乱的淤泥滩地。

上个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视察《湿地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特意来到这里,实地察看下潭尾滨海湿地保护、红树林湿地修复情况。

2016年厦门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将下潭尾片区规划为滨海湿地生态公园,通过多年不断的人工增殖放流鱼类、贝类、虾蟹类和其他海洋潮间带生物,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构建起良性的生态系统,连片红树林成为蓝色海湾上的城市“绿肺”。

执法检查组成员纷纷为这一幅“一栈绿茵绕,水清林茂鱼鸟欢”的美丽画卷点赞,在这个公园里,市民还能步入海上栈道充分亲近红树林。经过修复与开发,这个公园已建成集科普、环保、旅游、休闲、观赏于一体的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公园,执法检查组在充分肯定下潭尾生态修复成效的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周边停车、公共交通、商业服务等配套,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近年来,厦门遵循“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开展湿地动态监测、名录编制、用途管制、保护修复等工作,湿地保护修复成果颇丰。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园入选全国海岸带生态和防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筼筜湖修复实践成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厦门湿地保护率连续4年保持61.27%,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指标。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