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厦门:创新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3-08-05 09:27:28  作者: 朱道衡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创新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厦门着力优化体制机制,精心守护好鼓浪屿的“根”和“魂”

厦门日报讯(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曾莠瑾今天,中央民族乐团团长、首席琵琶演奏家赵聪将携手多位演奏家,在鼓浪屿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日前,第四届鼓浪屿音乐节成功举办,乐声回响在琴岛各个角落……盛夏的鼓浪屿,洋溢着庆祝申遗成功六周年的喜庆氛围。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就鼓浪屿申遗成功和保护文化遗产作出重要指示。

六年来,厦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价值阐释、传播转化体制机制,工作成效明显,精心守护好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根”和“魂”,交出一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厦门答卷。

悟于心

借鉴国际理念 建立完整规划体系

夏夜,鼓浪屿港仔后沙滩被改造为一座“海上舞台”,7月15日,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成员受邀在此集合。他们美妙的歌声拉开了为期10天的第四届鼓浪屿音乐节的序幕。与此同时,在鼓浪屿钢琴码头、协和礼拜堂、马约翰广场等地点,40组原创特色乐队、音乐人也带来风格各异的街头音乐表演,吸引众多游人。

“慕名而来,鼓浪屿建筑和音乐都很棒,景点也不拥挤,玩得很舒适。”正值暑假,广东游客欧晓青带着孩子,拿着地图,打卡鼓浪屿老别墅,心情愉悦轻松。

申遗成功后,即使是黄金周,鼓浪屿街巷里景区内“人潮淹没小岛”的场景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松自在的旅游环境。近年来,厦门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创国内文化遗产地依法保护先例,严格执行景区限流举措,将最大日承载量控制在5万人次,提升旅游舒适度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文化遗产。

“这是鼓浪屿借鉴国际理念,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鼓浪屿管委会主任林跃锋表示,六年来,鼓浪屿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探索修缮保护新模式,制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形成较完整的规划体系,为全方位保护发展提供依据。

据统计,鼓浪屿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已推动10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93处小修保养工程、17处不可移动文物集中保护修缮及190余栋风貌建筑保护方案编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厦门“创新鼓浪屿保护传承模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案例从全国近2000个改革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

践于行

探索活化利用 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7月8日,鼓浪屿世界遗产标志附近的大榕树下,鼓浪屿菽庄吟社社长黄念旭带领社员,以音乐快闪形式,庆祝申遗成功六周年。不远处,马约翰体育场(洋人球埔旧址)——中国最早的足球场之一,传来阵阵呐喊声,英华校友足球俱乐部队员们用一场球赛表达喜悦。

作为鼓浪屿53处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之一,洋人球埔旧址虽然已经150多岁,但仍充满活力。“现在踢球氛围依然很浓。”鼓浪屿足球协会会长何永三说。

站在绿茵场边,市民游客除了欣赏球赛以外,还可用手机扫一扫洋人球埔旧址的“身份卡”——标志牌,了解旧址的历史文化信息。据悉,这样的文物标志牌,鼓浪屿共有635处。为了多层次活化利用,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机,鼓浪屿还将会审公堂、黄荣远堂、救世医院旧址等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展览馆,“万国建筑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优势更加凸显。林跃锋介绍,救世医院旧址就被成功活化为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一家外国文物博物馆,也是故宫博物院第一次走出北京,在地方设立主题分馆。日前,故宫博物院与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签约,拟定于今年12月上旬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举办“故宫宫廷乐器展(暂定名)”。

活化利用的同时,对文物建筑的日常监管工作一刻也没松懈。鼓浪屿监测预警系统构建起预防性保护体系:从各景点的现场情况、实时游客量、天气变化情况等,到公园庭院里的古树名木,通过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一目了然。

厦门还更新《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办法》,开展专项数字监测,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完成全岛三维倾斜摄影及首批核心要素激光扫描,采集比对不同时段的大数据,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建章立制进行预防性保护。

上个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厦门市政府联合打造的“元宇宙鼓浪屿比特空间”在咪咕旗下各App开启上线测试,吸引不少网友尝鲜体验,成为“数字岛民”。在这里,用户可观赏到皓月园、八卦楼、管风琴艺术中心、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等多处高清实时渲染的比特建筑景观。

落于实

多元文化交融 文艺气息越发浓厚

吸引人们来到鼓浪屿的,除了天风海涛的自然美景、1000多栋风格各异的老建筑,还有多元文化交汇融合而诞生的多彩文化艺术活动。7月17日,英国管风琴演奏家托马斯·托特与鼓浪屿管委会签约,正式成为鼓浪屿驻岛艺术家,并现场演奏《鼓浪屿之波》等经典曲目。

一场酣畅淋漓的管风琴演奏后,掌声经久不息。这位管风琴演奏家说,管风琴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曲目,他成为鼓浪屿驻岛艺术家之后,希望能通过管风琴吸引更多人到来,把更多风格的音乐带到鼓浪屿。

每周,鼓浪屿琳琅满目的文化艺术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人们穿过弯弯绕绕的街巷,总能与音符、书墨邂逅:原创诗歌朗诵、乐器演奏、自创舞蹈……只要阳光正好,庭院广场就是居民的舞台,对文化艺术的热忱在此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同时,《鼓浪屿公益性文体项目“以奖代补”暂行规定》等扶持政策得到落实。至今,共扶持文体活动、公益展馆等项目1001个,让民间文艺活动发展多了一层保障。围绕“音乐之岛”建设,厦门还重点打造鼓浪屿音乐节、鼓浪屿诗歌节、鼓浪屿钢琴艺术周、鼓浪屿新年音乐会等四项大型品牌文化活动,获得《新闻联播》等央视节目的报道,成为全网关注亮点。

如火红绚烂的凤凰花,如澎湃不息的海浪,申遗成功六周年的鼓浪屿,正以更加亮丽的姿容,引来世界钦羡的目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