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探秘厦企推动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举

2023-10-26 08:35:41  作者: 吴晓菁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海洋产业新赛道掘金深蓝

记者走进企业、厂房、育苗棚,探秘厦企推动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举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李心 图/记者 张奇辉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北纬24度海岸线上的厦门,拥有333平方千米蔚蓝海域、265千米绵延海岸线,海洋是这座滨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

靠海吃海,近年来厦门在蓝色经济领域持续发力,蓝色“掘金”浪潮加速涌动。2022年,厦门海洋GDP达232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9.77%,海洋经济已成为厦门市经济全面提速的重要引擎之一。

那么,厦门如何抢抓蓝色经济的发展先机,挖掘蓝色潜能?连日来,记者走进企业、厂房、育苗棚,探秘厦门企业推动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举。

蓝色粮仓

“厦门芯”亮眼

发挥技术优势

发展现代水产种业

在厦门百利海洋种业产业园,工作人员对养虾苗的水进行消杀处理。

走进同安石浔的厦门百利海洋种业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水产育苗车间跃然眼前。在育苗车间,育苗池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原来,这是一尾尾刚成形的小虾苗,个头虽小,活力十足,游动速度很快。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罗氏沼虾苗,虽然才刚开始培育,但已经被订光了,供不应求。”厦门百利海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涛舀起一瓢虾苗说道,“就这一瓢水里,预计有上万尾罗氏沼虾苗,目前售价为500元/万尾”。

育苗池边,供氧管道、加热管道、进出水口等一应俱全,这些设备可以维持育苗水体有足够的溶氧,根据季节和品种精确控制育苗水体水温,保持良好水质,为种苗提供着最适宜的人工水环境。

作为厦门体量最大的虾苗培育产业园,厦门百利海洋种业产业园目前有700多口育苗池。徐涛说,产业园主要培育南美白对虾虾苗、石斑鱼苗、罗氏沼虾虾苗等品种,今年来,已有超过100亿尾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从这里走向全国,产值超过4000万元。

小小的虾苗是厦门水产种苗业发展的见证。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水产种业产业历史久、基础好,高峰期水产苗种场曾达到400多家,对虾苗产量一度占据全国市场约六成,在国内有很高的影响力。

不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临海的苗场停产转行或者迁往外地,厦门的水产种苗业也面临快速萎缩的困境。在新形势下,厦门的水产种苗业亟待转型升级。

“厦门不仅有多家实力较强的水产种苗企业和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也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一批研发机构,在鱼、虾、蟹、贝和藻类涌现了不少‘厦门芯’。”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柯才焕看来,在发展水产种苗业上,厦门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力量,发展现代水产种业。

没有好的“种子”就没有高质量的“蓝色粮仓”。柯才焕建议,厦门应规划水产种业园区,创新体制机制,组建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库,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水产优良新品种,大力培育和引进境内外知名现代水产种业龙头企业,打造技术驱动型的现代水产种业集群。

实际上,我市正在翔安欧厝推动厦门都市水产种业园的规划建设,同时计划出台园区扶持政策,细化入园企业定制式招商,将其打造成“厦门蓝色种业硅谷”和“全国水产种业示范园区”。

而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内设立的厦门水产种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目前已引进厦门大学鲍鱼、东风螺、大黄鱼育种团队,集美大学鳗鲡及海胆育种团队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石斑鱼、海马科研团队等5个科研团队共7个品种入驻,下一步将着力推动打造成厦门渔业特别是水产种业的成果展示平台、研发创新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和招商引资平台。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