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思明区 > 正文

“闽宁协作”27年:闽宁镇凝聚山海情深 协作模式接续升级

2023-11-10 10:33:47  作者: 张启智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闽宁协作”27年:闽宁镇凝聚山海情深 协作模式接续升级 

27年来,“闽宁协作”山海情深接续升级,从东南沿海福建到西北边陲宁夏,滔滔闽江与滚滚黄河实现了相聚相融。在宁夏银川永宁县闽宁镇,乘“闽宁协作”春风,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扎根在闽宁,发展在闽宁;传统产业智慧升级,新业态萌芽发展,社区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 

“此前,我们充分学习借鉴深田社区的经验做法,立足福宁社区,打造‘四点半课堂’、童乐馆等功能室,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闽宁镇福宁社区副主任纳佳豪11月8日介绍说,目前社区已形成了“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和“社区兜底保障中心”双核双中心的服务局面,服务范围达到了辖区全覆盖。 

福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金沙滩梦想屋、迷你村史长廊、文明实践长廊详细呈现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基层的做法和经验。近年来,福宁社区还积极联合厦门大学等高校,创新开展大学生暑期志愿活动,为移民地区少年儿童提供更好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闽宁镇“明星企业”晓鸣农牧的超级蛋鸡制种工厂里,一枚鸡蛋从产下到成长为种鸡,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经过多年深化现代种鸡产业建设,晓鸣农牧不仅达到全国市场占有率约20%,还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为当地的就业发展聚力赋能。

“来到这里既能稳定工作,又方便照顾家庭,心里踏实,工作顺心。”闽宁智慧农业产业园里,正在负责蛋鸡制种质检工作的程利平说。程利平十年前移民来到闽宁镇生活,这是她来到晓鸣农牧工作的第二年,“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村民,选择在这里就近务工,收入也不错!” 

目前,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闽宁智慧农业产业园共有员工300余名,其中80%的员工都来自于闽宁镇,人均年收入能够到5万元,通过产业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山海有你直播人才实训基地,各具特色的直播间正将琳琅满目的宁夏特产推介至全国各地。目前,该基地重点围绕新媒体人才培育、直播电商基地搭建、账号矩阵运营、全品类供应链四大体系,做好短视频行业岗位培训、直播带货等服务。 

“我们通过直播带货,不仅将宁夏的特产源源不断送到福建、送到全国,也积极搭建平台,将优质的产业带到宁夏,带回闽宁,丰富百姓的生活。”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董辉表示,如今,基地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元推广枸杞、八宝茶等地区特色产品,助力走出一条移民地区致富就业、致富创业、致富兴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棚顶是光伏发电系统,棚下是生态种植,281栋大棚星罗棋布……一座现代科技与农业的相结合的生态科技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位于闽宁镇原隆村的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于2014年9月投建,园区总占地1245亩。 

“灵芝营养价值高,很受青睐,销售情况也非常好。”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里,棚内灵芝种植床整齐有序,一颗颗圆润的灵芝纷纷“探出头来”,长势喜人。

不仅如此,园区还发展蚯蚓养殖、古法手工制香等特色产业,多元化的经营思路和盈利规划,带动1500多位村民就业,成为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的生动写照。 

走进富贵兰实业有限公司车间,一条条生产线有序运行,工人在原材料和衣物成品之间忙碌着,成为闽宁镇“产业兴”的一道靓丽风景。 

作为闽商在闽宁镇投资建设的企业,该公司主要生产防寒服、校服和床上用品等。伴随着“哒哒哒”的制衣声,富贵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上等讲述起他与闽宁镇的情缘。 

2015年,许上等从福建来到闽宁镇投资兴业。一路走来,许上等见证了闽宁镇日新月异,企业也得益于先进技术和乡亲们勤劳朴实的干劲,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在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的帮助下,特步等企业曾来到公司进行技术指导,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支撑。”许上等说,在“闽宁协作”对口帮扶下,如今企业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为200多名移民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 

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福建和宁夏,一个面海,一个靠山,两地相隔2000多公里,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以东部之长补西部之短,实现了互补性、双向性、联动性发展。以扶贫结缘,如今全面协作、共同繁荣的闽宁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助推宁夏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张启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