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品牌部 > 全福游 > 正文
顺昌:文体旅为媒,促两岸融合发展
2023-08-31 15:07:59  姚雨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娜

东南网8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姚雨欣 通讯员 林艳 王学海)随着裁判一声哨响,球员在赛场上穿插跑动、卡位抢篮板、带球、传球、上篮一气呵成,你攻我防,你守我攻,精彩进球接连不断……8月30日,“大圣—战神杯”2023海峡两岸大学生篮球争霸赛在顺昌县开赛,来自海峡两岸的8支高校队伍同台竞技,通过切磋球技增强情谊。

据了解,该项赛事创办于2012年,与海峡两岸大圣文化交流活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群众徒步登山大赛共同成为顺昌“一县一品”体育品牌赛事代表。

以“大圣祖地 零碳顺昌”城市品牌创建为抓手,顺昌不断做优系列赛事服务保障,并持续拓展“延伸服务”体系,推出系列“大圣+”文体旅新业态,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增添活力。

以文铸魂,凝聚发展向心力

大圣文化在顺昌发源并流行至今,亦广布于台湾地区。位于台南的“万福庵”是目前已知的台湾最早供奉大圣的庙宇,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老一辈经常提起‘山尊大圣、海祭妈祖’,令我印象深刻,通过这次篮球争霸赛的机会,我想在顺昌好好走一走、看一看,实地感受大圣文化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大三学生陈柏丞说。

据介绍,台湾地区的崇猴习俗,多是由闽北一带移民迁移带入,自古就是同根同源。如今,大圣文化在台湾民间历经数百年,定期举行的祭拜活动已形成定制,并具有明显的顺昌大圣文化特性。在台湾民众日常生活中,亦深深嵌入大圣文化的影响,成为无法割舍的民族文化基因。

今年伊始,顺昌大圣文化被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认定为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近年来,通过大圣文化论坛、非遗文化展示展演、“大圣商城”系列特色产品品鉴售卖会等系列活动的举办,顺昌积极讲好大圣故事,在促进闽台交流、文化认同与地方文体旅融合中发挥积极作用。

以旅赋能,释放消费新空间

顺昌大圣信俗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唐末五代,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古崇拜灵猴习俗,不断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圣信俗文化,在元明时期曾达到鼎盛。

行走顺昌,处处可见大圣文化的踪影。经专家考察发现,顺昌至今仍保存有“通天大圣”“齐天大圣”神位碑刻、祭坛及庙堂120余处,遍布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双圣享堂(双圣庙),是大陆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圣墓形祭冢。

此外,顺昌还保留了形式多样的大圣信俗文化活动,以农历七月十七的大圣诞辰祭祀仪式最具代表性,吸引许多台湾信众来顺昌寻根拜谒。因顺昌大圣信俗文化发源悠远、遗存丰富、史料翔实、传承完整、影响广泛,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顺昌则被海内外信众奉为“大圣祖地”。

近年来,顺昌县充分发挥“大圣+”产业发展的能动性,不断擦亮“文化+旅游”金名片,有机衔接乡村振兴与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不但将大圣文化元素融入沿街商铺建筑、城市景观、景区标识标牌等,还积极培育一批特色旅游新业态,先后推出“三月三”畲族文化节、“谈古今 享福味”非遗美食制作比赛、“一元助碳汇 免费游景区”假日惠民活动等主题文旅活动30余场,让流量变“留量”,让小县城的旅游更有温度。

目前,顺昌已建成海峡研学教育基地、红菇生态文旅山庄、云上大富氧吧、城区隐野小院等,全面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强化对“大圣祖地”品牌的持续塑造。

以体为媒,搭建两岸交流新渠道

目前,“大圣—战神杯”篮球赛已成功举办五届,每年固定邀请6至8支海峡两岸高校队伍参赛。自创办之初,该赛事就打出了“大圣”这张文化牌,走出了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办赛新路子,得到了两岸篮球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赛事影响力逐年提升。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进,顺昌充分发挥体育惠民、赛事惠民综合效益,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顺昌结合“大圣文化”积极举办“福小宣·大圣新语”等文体活动累计22场,参与赛事活动人数超4000人。其中“第八届东南地区海峡两岸公开水域挑战赛暨‘大圣杯’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活动的参与度创历年新高,获省泳协高度认可。

一系列高水平体育赛事在顺昌举行,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精彩比赛,还广泛吸引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参与,带动当地住宿、餐饮、文旅等服务行业的消费增长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大圣文化在台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增添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