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援藏网 > 新闻聚焦 > 正文

“习近平同志做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

2020-06-29 16:11:59 作者: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郭晓楷   我来说两句
采访对象:王一士,1926年1月生,福建福州人。1946年6月入党,曾在福建开展学生运动。1981年起任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82年任福建省委常委、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83年任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1984年任省委常委、副省长。1987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离休。

采访组:邱然 黄珊 陈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4日初访,2020年1月10日核访

采访地点:福州市王一士家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王老,您好!您是革命老前辈,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一直在厦门市和福建省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您1983年初调到省里工作,习近平同志是1985年到厦门工作的,你们最初是如何认识的呢?

王一士:1981年9月,我调任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那时的厦门经济特区设立在厦门市郊禾山公社的湖里大队,面积仅有2.5平方公里。1983年,我调到省里工作,不再具体负责厦门经济特区的事,但对特区的发展变化,始终是关注的。

1984年,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1985年,习近平同志从河北正定调到厦门工作。那时,从厦门来的同志告诉我,新调来的副市长习近平同志很年轻,为人谦和,工作扎实。他一到厦门,先看望老同志,很多老同志家他都去过。他为人淳朴,大家都乐于与他相处,虽然他刚来不久,但和大家就像老朋友一样。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喜欢他,跟他没有一点隔阂。干部和群众对近平同志都给予一致好评。大家评价说,近平同志很实干,待人很诚恳,群众乐于和他接触,向他反映问题。向他汇报工作的同志,从不会感到紧张,因为他很有耐心,从来不打断人家说话。即使有不对的地方,他也不会当众批评人,有错误的,就给人家讲道理,让人心服口服。

许多人对近平同志的修养给予很高评价,都说他这个人从来没有跟人发过脾气,非常注重团结。他自己也说过:“人团结得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很善于团结同志,这是他很大的一个特点。

厦门的很多老同志也跟我反映说:“近平同志很不错!”他们说,这个年轻人对老同志非常尊重,非常关心,也很有工作能力,干部喜欢他,老百姓也喜欢他,老中青都一致赞赏他。老干部们觉得他很真诚,很实干,平易近人,是一个完全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优秀干部。

在很短时间内,我听到关于习近平同志这么多好的评价,让我对这个年轻人感到由衷的喜欢。于是,我就想安排一个时间去厦门,亲眼看一看这位新来的副市长。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和您第一次见面给您留下的印象如何?

王一士:1986年,我到厦门去。我的秘书陈芸找近平同志约好会见的时间。见面后,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

近平同志把到厦门工作后了解到的情况讲给我听,我发现他的记忆力惊人。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能够把厦门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情况摸清楚。当问到某一个具体的企业时,他能把这个企业的情况讲得很透彻。同时,他的工作思路也很清晰,对厦门下一步工作怎么做,怎么发展,从微观到宏观,都有独到的看法,表现出强烈的前瞻意识和规划意识。在我看来,这是一般年轻干部很难达到的高度。

从那次开始,我和近平同志的接触就多了。不久后,我约他一起到“闽南金三角”走一圈,深入考察一下。在考察过程中,我给他介绍说,“闽南金三角”这个经济圈当中,厦门是龙头,与泉州、漳州3个地区连成一个“金三角”,并辐射到闽中、闽西,带动福建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闽南金三角”概念是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同志提出来的。这给习近平同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到福州工作以后,提出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的发展思路,我想这应该与他在厦门工作期间的思考和这次考察有一定联系。

我在厦门调研期间,还到近平同志家里看过。他生活简朴,为人真诚,我所接触过的干部中,对他都是好评。总之,从厦门认识习近平同志开始,他就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从厦门到宁德、福州,再到省里工作,整个过程您都比较了解。请您简要讲述一下他在各地任职的情况。

王一士: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了3年时间。省委研究讨论,认为他工作能力很强,群众基础非常好,决定把他调到宁德这个比较贫困的地区去工作。以他的能力,是能够负起领导责任,带领这个地区的干部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

习近平同志1988年调到宁德任地委书记。他在宁德工作期间,我去过3次。他生活还是那么简朴,他的秘书和他一起住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他经常穿一身绿军装,脚上穿一双解放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