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畲寨不简单

zz.fjsen.com  2016-01-14 11:30:52  黄阿彬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官畲村新貌 

东南网漳州1月14日讯(通讯员 黄阿彬)相传,350年前,一群畲族人从沙建汰口逆着九龙江北溪而上,或迁徙扩族,或躲避战乱……他们在新圩古渡口上了岸,追寻着族人心中传家建族的风水宝地。

畲族人看中了半山腰上的一处田螺地形,发现已有一户汉族人家居住,主人刚科举中榜,举家迁居漳州府郡,就把家园交给了畲族人。

于是,一个新的畲族部落在这里扎下了根。这个畲族部落以深山老林为天然屏障,他们和睦相处,辛勤耕作,世代繁衍,部落渐渐成了寨子。

这个部落、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

官畲村是闽南的一个畲族小村。纵使时过,但畲民们赖于生存的地理空间没有境迁,由于没有平地,他们几乎是在半山腰的斜坡上安家。

若干年来及至过去的10多年,官畲村民穷得叮当响,不知道百元“红团结”长的是啥样子,生产生活资料总是靠借靠赊。

赊村穷寨,吃不饱、穿不暖也罢,破旧的土坯瓦房里,人与牲畜常是左邻右舍,臭气萦绕却让人也睡不香。

每必提及官畲,外人摇头叹息,戏谑说畲族的先人为何选址于此,那般穷山恶水,还非得说是风水宝地,喝西北风,见鬼去吧。

背后说那也就算了,即使是让畲人亲耳听了,那也得强压心头怒火,蹦到嗓门的话更得吞咽下,压根没有抬头争辩的底气。

因为畲民们心底亮得很,哪怕他们自已天天烧香拜佛拜图腾,天天扛着锄头开山种地,也不知道哪天能够应验祖宗的慧眼,过上跟其它村一样“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的好日子。

久而久之,“官畲”似乎在常人心中烙下难于磨灭的印痕,“官畲”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官”家的重视和帮助,畲寨种茶、制茶,家家脱贫,户户致富,这个穷的代名词在这10年来彻底颠覆,奇迹般地演变为富美乡村的代言词。

  • 责任编辑:林育煜     标签:华安 畲寨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