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坐堂问诊”为“巡医治病” 流动调解暖民心

zz.fjsen.com  2016-03-05 10:04:0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奎洋镇联合流动调解暖民心:

变 “坐堂问诊”为“巡医治病”

东南网漳州3月5日讯(通讯员 张伟敏)3月4日,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漳州市多元调解中心任赖水顺,专程赶往南靖县奎洋镇,为该镇联合流动调解全体成员及各村居主干、调委会主任、治保主任讲授如何适应新形式开展多元调解工作,进一步为该镇联合流动调解暖民心活动深入开展夯实基础,南靖县各镇司法所所长,全县先进村级调委会调委会主任一起前往现场指导。

南靖县奎洋镇是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之一,辖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13个村(居)、自然村分布零散,交通不便。一旦发生纠纷,村里解决不了,便得来回奔波镇里,费时费力。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小事吵,大事闹,村委干部劝不了,双方都往上面跑,翻山越岭晕了头,耗时伤财吃不消。”足可见群众调解矛盾纠纷之艰辛。

“所谓‘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等村里的矛盾‘闹’到镇上来、县里面,说明已有所激化,再化解就要用更多的精力,也浪费了很多的社会资源。不如想些办法,将矛盾纠纷趁早化解在萌芽。”奎洋镇党委书记陈志亮说。

今年来,奎洋镇全面推行集便民利民、联动调解、防范宣传为一体的联合流动式调解模式,变“坐堂问诊”为“巡医治病”,统筹行政、司法、民间资源,有的放矢地对全镇所有的矛盾纠纷进行村民小组、村居、镇三级平台调解,责任单位、责任人、目标效果三定跟踪评估,机关干部、村居两委成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妇女代表及当地社会公益德高望重的人员等共同参与调解大格局,将矛盾化解在群众的家门口,为化解群众纠纷筑起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至今已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起,防止群体性事件2起,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此举让村民们大加赞赏,得到民心拥护。

“镇村干部和派出所民警亲自来到我们家,为我们两家调解矛盾纠纷,我深表感谢。” 上洋村村民庄太民由衷地说。3月2日,庄太明种在园花卉因被同村村民放养的牛踩踏,随即两人发生争吵,差点引起双方家族矛盾。村里流动调解室得知这情况,第一时间安排双方所在的小组长到位稳住双方情绪,并在详细了解事由后,报请镇联合流动小组组织人员介入调处,通过了解案情,最终决定立即组织派出所、司法所、包村干部、农业服务中心等人员对该起纠纷进行现场调解。在山埂上、篱芭边,镇里的联合流动调解服务队,开始调解双方因牛踩花卉引发的损害纠纷,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调解之后,两人当天达成调解协议,化解了一场纠纷。

方便、便捷、遇事就调、随时可调、随叫随调,联合流动调解最主要的特点为化被动为主动,破封闭为开放,变固定为流动。每当发现一个需调解的矛盾,镇、村、组三级的流动调解人员都会积极主动深入村庄农户、田间地头,将调解室搬到任何可能的地方,就近调解,就地化解矛盾。

“实施这种新的调解模式后,我们便按照步骤逐一施行,整个过程公开、公正,接受群众的监督。可以说,我们不仅调解关系,还得调顺民心。群众有任何问题和意见都可以提出,我们也会对所有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推进各项工作更合民意、暖民心”该镇联合流动调解常务副组长,党委委员,党委秘书林赞坚说。为更好地拓展联合流动调解室的服务层面,奎洋镇对联合流动调解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单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并制定了相关责任追究措施。司法、公安、林业、土地、市场管理等相关部门还充分利用进村入户联合流动调解契机开展普法宣传、治安防控、森林防火、“送证上门”等服务,进行多元化服务。他们希望联合流动调解能打造成联动服务平台,将民事调解、法治宣传和民生服务结合起来,通过以案说法,以平台促沟通的方式,调解一起,服务一片,维稳一方。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巡医治病  流动调解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