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东园:育苗“育”出致富路

zz.fjsen.com  2019-12-23 17:45: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他是颇负盛名的“种苗大王”,蔬菜实生苗畅销省内外;他是善于钻研的“土专家”,助推当地蔬菜生产转型升级;他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领农民走在致富的大路上。他就是“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王继顺。

冬日,龙海市东园镇的蔬泰种苗育苗基地里,基质土堆积成山,自动生产线马达轰鸣,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又到了繁忙的冬季生产旺季,看着穴盘中的菜苗焕发勃勃生机,王继顺笑着将自己的事业比喻成“每天都在创造生命”。作为颇负盛名的“种苗大王”,王继顺年培育供应各类蔬菜种苗近1.5万亩,蔬泰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实生苗培育基地之一。

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从蔬菜育苗拓展到育苗、种植两手抓,王继顺的“蔬菜人生”演绎着酸甜苦辣。

生产中摸索,走上育苗之路

王继顺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和田地打交道时间不短。

1996年初中毕业后,他就开始搞种植。“东园的土地平整。吨粮田、双千田都是东园的传奇,冬季蔬菜种植更是优良传统。”1998年,他当选为东园镇港边村村两委。由于村级集体收入薄弱,村里把当时闲置的10多亩地交由王继顺管理,但是都不赚钱。

就在王继顺“摸爬滚打”时,东园的现代农业发展“初现曙光”。1998年,国内知名蔬菜供应企业——上海亚太看中了当地的土地条件,承包了三四千亩种植蔬菜。王继顺被聘请去协助管理。“当时种的是西蓝花和结球生菜,我是第一次接触现代农业。”勤劳的他边学边干,学到了不少农业管理知识,更开拓了眼界。由于各种原因,一年多后亚太撤资了。积累了一定经验的王继顺承包了数十亩田地,决定 创业。

接触育苗是在2000年,王继顺到厦门同安购买蔬菜种苗,发现育苗产业利润可观。详细了解行情后,王继顺决定在种苗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东园做育苗,开始大家不太接受,因为我们这里传统是种子直播,虽然存在苗成活率低的问题。”王继顺回忆说道。创业之初资金匮乏,他尝试性地在田地撒种子培育西蓝花等种苗,出售给周边的种植大户,“开始不敢做大,只育了100多亩的苗,由周边种植户消化”。

由于省时省力,苗成活率高,专业育苗的好处逐渐为种植户接受,王继顺的育苗事业逐步走上轨道。王继顺不满足现状,不断钻研行业动态和育苗技术。从直播育苗转型“穴盘”育苗是他走出的关键一步。

说起“穴盘”育苗的好处,王继顺侃侃而谈:“盘苗更易成长、更好移栽,做定植方便很多。” 刚开始做“穴盘”育苗,王继顺是“拿来主义”,购买的是外国材料,采用的基质土主要是煤球灰,简单压碎过筛后作为细颗粒土。“试用了一年效果不好,我就找了木耳菌棒肥料进行粉碎后试种,效果不错。”王继顺边生产边摸索,慢慢形成自己的生产标准技术体系。

根据主要培育的蔬菜品种,他调配的基质土也有所不同,譬如十字花科蔬菜对土质要求相对低,茄果类的就对基质土的要求更高,因此茄果类基质土构成除了包含基础的椰糠外,还加入了泥炭和珍珠岩等,既可以保水、透气还有营养。他还将断根技术引入“穴盘”育苗,“这样可以促使幼苗重新长细根,最后定植时更容易向下扎根”。

与技术共舞,肯钻研善经营

目前,蔬泰年营业额已超过1500万元,不仅在省内鼎鼎有名,为20多家蔬菜生产企业供应优质蔬菜种苗,种苗还销往江苏、上海、山东、北京。

随着产业版图的拓展,王继顺特别看重科技的力量,也愿意接受新生事物。

他积极与福建农业科学院合作,研发嫁接各种蔬菜优良种苗,探索反季节无土栽培技术。除了西蓝花、结球生菜主打品种,他还陆续开发了辣椒、甜椒、西红柿、茄子、黄瓜、苦瓜、甘蓝、花椰菜、莴苣、西瓜、甜瓜、细香葱、玉米、黄秋葵等30多个蔬菜品种的育苗。

在水稻工厂化育秧领域,他主动“攀高枝”,跟福建省农科院和厦门大学生命研究所合作,形成产学研联合体,研发先进工艺,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能为机械提供较高素质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有效减轻“倒春寒”烂秧的现象。

看到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了提高作业效率,砸下30多万元,王继顺购进了福建第一台滚筒式精密播种机生产线,一下子将育苗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今年他又购买了另一条升级版流水线,最高可实现每天300亩的播种量。2015年,他还购买了5台水稻插秧机,组织了一支农机服务队助推水稻全程机械化。

福建位于华南蔬菜冬季种植区,在初春季节,南方的蔬菜育苗成本远低于北方,因此每年9月至来年1月是生产旺季。种苗跨省远途运输,包装消耗量大,浪费且不环保。王继顺发明了一种专用钙塑箱,“一个箱子可以装下8盘近1500株苗,而且简单、轻便可拆解,最重要的是可重复使用”。

王继顺创立了蔬博农业有限公司,在福清、长乐、仙游、惠安等福建沿海地区发展超过30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由育苗向种植、加工延伸。近年来,他还进军蔬菜保鲜冷冻领域,拓展了西蓝花和结球生菜的保鲜出口业务,每年的出口量达300条货柜。在国内市场上,他的结球生菜单品也得到了肯德基和麦当劳认可,成为二级供应商。2013年他还介入蔬菜加工领域,并注册成立了生鲜净菜“众合”品牌,目前主要与福建本土“互联网+生鲜”企业朴朴进行合作。

有危机意识,消化潜在风险

近几年,蔬菜滞销的事件层出不穷。单一品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是一个主因,菜农盲目跟风被“诟病”。理解菜农的无奈,如何在瞬息变化的农产品市场中“乘风破浪”,王继顺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作为蔬泰这艘大船的掌舵人,如何把控风险,王继顺认为蔬菜的培育生产必须精准,“为了避免滞销,我们坚持按订单生产,把控质量,并且把握好时间差”。他分析说道,根据蔬菜品种不同,每年的8—12月主要是育苗期,11—12月是生产基地的旺季,来年的2—5月则是加工期。“从种苗开始,我们会计算生产周期,根据种植户的量和自有基地的生产节奏进行调配”。此外,由于在蔬菜一二产融合上有所布局,王继顺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产体系,通过提高加工转化率,尽量消化潜在风险。

东园本地的蔬菜大户都亲切地称呼王继顺为“风向标”“领头雁”。在平时的生产管理中,他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免费赠送种苗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收购他们种植的蔬菜,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王继顺开设的10座育种工厂长期聘用了60名员工,很多都是追随他十几年的“老人”,生产旺季临聘的劳动力甚至可以达到三四百人。此外,分布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亩均用工达到15人,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留守老人,为他们带来了家门口的稳定收入。

不仅做好企业,王继顺还是青年农人们的“引路人”,身兼第十二届漳州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漳州市青农会执行会长,他也乐于和创业青年分享自己的酸甜苦辣,为他们指点迷津。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