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守一炉窑火 传一脉技艺

zz.fjsen.com  2023-09-12 09:30:2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瓷器釉色的呈色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上釉时的手法、烧制的温度等等,都离不开技巧和经验。”在龙海区龙江文化生态园的陶艺工作室里,洪冰晖端详着面前一个正在上釉的素三彩香盒,一边说着,一边又“添”了一笔。坯体上的祥云图案被棕红色的釉料缓缓浸染,耐心等待淬炼后的华丽变身。

从父亲洪树德手中继承衣钵的洪冰晖,身为漳州窑瓷器烧制技艺(素三彩烧制技艺)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她太明白“千锤百炼,玉汝于成”的涵义。“泥土也是有脾气的。瓷器在没出窑之前,谁也没有十足把握它会完全按照你要的样子呈现。”拉坯、修坯、纹样、上釉、烧制……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心和耐心,千万次的试验才促成了这项消失已久的传统技艺“重生”。“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我们三代人都在努力。”

漳州窑素三彩瓷,釉色多以绿色、黄色、茄紫为主,因没有红色,故而得名素三彩。明清时期,它曾作为外销瓷器,经漳州月港远销海外。十七世纪后,作为盛香的容器和观赏的对象,深受日本茶道界的青睐。随着时代的变迁,漳州窑素三彩瓷器逐渐熄火停产。直到1999年,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洪树德经过潜心研究,不断试验,成功调制出素三彩胎土与釉色,并陆续复原出30多款素三彩传统造型。2017年,“漳州窑瓷器烧制技艺(素三彩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要点燃泥土的生命,必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感情,不能急躁。”父亲投身陶瓷业超过半个世纪,从他身上,洪冰晖从小就懂得了坚持的意义。为了不断延续本土陶艺复兴梦,2005年,洪冰晖毅然放弃原有稳定的工作,接力“守窑”。

文化产业要怎么生存?陶艺的发展模式要如何调整?这让洪冰晖陷入了思考。

近年来,洪冰晖带领着研发团队秉承着传统陶瓷烧制技法,在传统陶瓷的器型、釉面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要传承好这门传统技艺,不仅要坚持艺术的创作,而且要融入大众生活,不能让它高高在上。”洪冰晖创建了“龙江颂歌陶艺文创园”,融合砖瓦窑观光旅游、陶艺体验、陶器销售等多元化的业态,希望借此平台提升民众对陶艺的关注和认识。同时,成立“洪氏为器”品牌的设计团队,建立省级非遗项目漳州窑素三彩瓷及同安窑珠光青瓷传习中心,并把洪树德陶艺展览馆及艺术研学课堂引入漳州南湖生态园区,使其成为年轻学子的校外实习基地。

令人欣慰的是,洪冰晖的女儿陈嫣在攻读完陶瓷专业研究生后,成了回归的“非遗三代”,也当起了“守窑人”。

虽然从小在瓷器的“包围”中长大,但在最初的创作实践中,陈嫣做出的成品常常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湿坯是完整的,干透就裂开;干透还是完整的,烧完也裂了;烧制后,釉色出现色差也是常有的事。”陈嫣不得不反复试验,不断与温度、厚薄、釉色等较劲,积累经验。仅纹样刻画的刀法,陈嫣就苦练了三四年,刻掉了两三千个杯子。

作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陈嫣更是大胆创新,将“漳州窑素三彩瓷”与“同安窑珠光青瓷”两项省级非遗技艺结合,烧制出技术难度极大的珠光三彩流连盘,在2020年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最好的传播就是分享”。身为“90后”的陈嫣表示,年轻人更要不断突破,才能让美好的东西有生命力。为此,在创作的同时,她积极参与“非遗大课堂”等教学,参加各种专业展会,进一步开拓市场,前往不同的城市,与同行交流、切磋,不断增长见识。“要向外公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每天脑子里都有许多想法在碰撞,我要一点点地把它们变成现实。”

午后,是专属于陈嫣的创作时间。在坯板前,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器物在一双巧手间缓缓成型。“妈妈!”两只小手伸了过来,女儿小薏米也默默地加入“创作”。“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她从来不吵不闹地陪在一边。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陈嫣笑着说道。(闽南日报记者 张旭

  • 责任编辑:沈文栋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