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以一个主旨演讲为世界把脉问诊、开出药方。 这次会议,是在一艘叫“太平洋探索者号”的游轮上举行的。习近平借景喻事,以“同舟共济”的成语,呼吁大家握稳舵盘、把准航向、齐力划桨、乘风破浪。与前几届APEC会议相比,习近平的这一次演讲,跳出亚太,心怀世界,回答的是如何“让世界经济大船驶向更加美好彼岸”的问题。 对此,他开出了一个“药方”。这个药方,就是“五个导向”—— 坚持开放导向,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发展导向,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坚持创新导向,开辟增长源泉。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 药方,总是对症而下的。这五个导向,针对的正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放导向,回应“封闭”的问题 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其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大势,大势就是形势比人强。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正像习近平所说的,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把握历史大势,客观认识世界发展变化,抓住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共同机遇,以负责任、合规矩的方式应对新情况新挑战。 遗憾的是,面对世界经济亚健康,面对“黑天鹅”“灰犀牛”频现,有些国家以零和博弈代替共渡难关,走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老路。正如习近平所说,“如果人为设置壁垒,切断各国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不仅违背经济规律和历史潮流,也不符合各国人民普遍愿望,既是短视的,也是不会成功的”,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历史证明,自我封闭只会失去世界,最终也会失去自己。 怎么办?面对世界经济中的激流险滩,亚太这艘巨轮必须校准航向、把好舵盘,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一如习近平所说,“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发展导向,回应“普惠”的问题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人民的福祉理应放在首位。习近平提倡“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任何人都无权也不能阻挡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可谓切中国际社会的关切,体现了中国的道义责任。 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道义的发展,不仅堵了别人的路,最终会关了自己的门。放眼世界,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武装冲突、难民危机的阴霾挥之不去,很多老人、妇女、儿童依然饱受饥饿和贫穷的折磨。种种问题产生,究其原因,正是一些国家长期以来与“普惠”理念渐行渐远,本国“优先”的执念越走越重,不是相互帮助、共同发展,而是相互拆台、相互排斥。 追求共同发展,弥补合作缝隙,最根本的是,让发展理念回到“普惠”轨道。因而,习近平主张,“我们应该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本国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其中,发达国家理应当仁不让,“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增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追求共同发展,弥补合作缝隙,当务之急,是改革完善WTO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作用。目前,面对全球发展的形势变化,这些机制还有些滞后,必须跟上时代。比如,在全球价值链和各种服务业等新兴领域,诸如数字经济等领域尚未纳入WTO框架,没有建立起相关的国际规则。 但规则和机制的制定,不是谁的肌肉壮,谁就说了算;不是不合自己的意思,就嚷嚷着要退出。讨论WTO的改革方向时,应当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各项关注与诉求给予充分考虑。习近平提出“‘特殊与差别待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基石。这一原则不能否定,否则将动摇多边贸易体制的根基”。 包容导向,回应“模式”的问题 习近平曾说,“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他还常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等典故,来说明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 在这次的演讲中,他再次强调,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总有一些人以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不同等为借口,搞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制造交流障碍,对抗而不对话。 对此,习近平呼吁,“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习近平在这里专门提到了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问题。正如他著名的“鞋子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一副药方不能包治百病,一种模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国家的问题。就像中国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而是支持各国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创新导向,回应“鸿沟”的问题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正在奔涌而至。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影响的将是整个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 这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因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不仅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发展路径,也可能在“公平与效率”“资本和劳动”“技术和就业”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 比如,这次科技革命中,新项目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实验设备的配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这些条件要求在发展中国家很难得到满足。有数据显示,世界上80%的科技活动都在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加速度也明显更大。 这就是习近平所说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必须引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如何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习近平提出的原则是,“科技创新成果不应该被封锁起来,不应该成为只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同时提出,“设立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和激励创新,而不是制造甚至扩大科技鸿沟”。针对性可谓非常明显了。 习近平给出的方案则是,“共同探讨建立面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政策制度体系”,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 规则导向,回应“变革”的问题 在演讲一开头,习近平就谈到了历史。因为会场不远处,就是二战中著名的珊瑚海战役、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的战场。 二战之后,建立了一个全球治理框架。这个框架,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为过去几十年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也让世界认识到:全球治理,必须以规则为基础。 当前的国际治理框架和机制,确实遇到了不少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一些人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对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退群”的事不时发生。 对此,习近平提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但这个变革过程,应该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的精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遇到分歧通过协商解决,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