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西安2月12日电(记者 赵楠杨飞)乡村兴,文化必兴。农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近年来,随着国家在“三农”方面投入持续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互联网也已日渐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猪年春节期间,各地农村文化活动就红红火火,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提振了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扭秧歌,扭出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年味”最是乡村浓,年俗最是乡村正。“年味”需要民俗文化支撑,春节就是各种民俗活动最丰富的节日。比如秧歌拜年,其俗称“沿门子”,春节期间陕北几乎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写春联、办年货、蒸花馍,香醇的“年味”更是早已在农村弥漫开来。借助这些民俗载体,春节更显喜庆味、家国味。 河南卢氏乡村春晚异彩纷呈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乡村文化一旦没有传承和展现的有效载体,就会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春节期间,各地乡村春晚引人瞩目。用现代的、灵活的形式和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乡村春晚以歌曲、舞蹈的形式将生活中的趣事搬上舞台,展现了村容村貌,演绎了乡风民俗,凝聚了乡土人情。 杨凌田西村春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乡村文化的源头是乡村生活,农民群众堪为乡村文化最具备活力的创造者。拉祜族古朴动人的芦笙舞,彝族欢喜轻快的三跺脚,傣族婀娜多姿的孔雀舞……猪年春节期间,越来越多农民群众参与到了文化活动中来,在娱乐身心的同时,凝聚了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黄陵刘家川村文化过大年 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开展,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春节期间,各地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和文化惠民工程。演员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向群众宣传扶贫意义及扶贫知识,不仅活跃和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更多趣味性。 黄陵唐呼村拜大年活动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也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猪年春节乡村文化活动红红火火,既折射出新时代幸福生活的质感,也鞭策着我们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群众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幸福感和“获得感”。 |
相关阅读:
- [ 02-13]增速“领跑”东部沿海的背后——解码高质量发展的“福建速度”
- [ 02-13]韩国瑜:美景美食在高雄 政府要做发展的加速器
- [ 02-13]比尔·盖茨赞赏中国促进全球发展并关注科技创新
- [ 02-13]电子商务串起脱贫一条线——新疆伊犁新源县推进“电商+旅游+农特产品+脱贫”发展
- [ 02-13]坚定开放步伐 迈向高质量发展——数说2018年商务工作“成绩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