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路上,那些动人的故事
2020-05-11 13:53:40 来源:求是网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2020年第9期《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我们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力度,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6月,他在贵州考察时,进一步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个精准”的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后来的一系列视察中又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这些要求为我国各地脱贫攻坚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刊发在《求是》杂志上关于精准扶贫的那些动人故事↓↓ 故事一 产业精准,“干沙滩”变“金沙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加强产业扶贫,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早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之初,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扶贫协作要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重点,以产业协作为基础,加大企业和社会力量扶贫协作的规模和力度。在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下,闽宁村转变发展思路,一边兴修水利、整理土地、引黄入滩,一边从福建引资引智引项目,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帮助群众彻底“拔穷根”。随着闽宁两省区协作不断加深,一批批福建企业和人才到宁夏投资兴业,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而且带来了沿海地区先进的市场观念和“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给闽宁镇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在闽宁对口帮扶下,闽宁镇坚持把当地资源优势和用好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先后培育形成了菌草、葡萄、黄牛等特色产业,协作扶贫这颗“金种子”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节选自2019年第6期《求是》:《“干沙滩”变成“金沙滩”》) 故事二 施策精准,“挪穷窝”后“改穷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易地扶贫搬迁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安置点,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把集中搬迁安置区作为重点,重点解决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问题,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安居与乐业。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2013年以来,当地下定决心将南部贫困山区的新堡、干城、横梁等乡镇和数十个行政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整乡整村搬迁至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和攻坚,在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古浪县于2020年初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但是,搬迁后也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围绕住房竣工率和入住率、资金管理、配套设施、后续产业、就业扶持等8个方面重点内容,开展全面排查整治。 实际工作中,“挪穷窝”后“改穷业”的问题最为关键。将搬迁群众纳入产业到户扶持范围,通过特色种养、扶贫车间、乡村旅游、公益岗位、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为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就近就业创造条件。通过产业培育和就业扶持,实现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目标。这几年,武威市先后建成108个移民安置点,世代生活在祁连山高海拔山区的3.2万户、13.14万人顺利“下山入川”,迁出区恢复生态用地72万亩,恢复水源涵养林5.2万亩,为祁连山生态保护作出了贡献。实现了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共赢。 (节选自2020年第9期《求是》:《牢记初心使命 决胜脱贫攻坚》) 故事三 对象精准,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广西针对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帮扶、个人参与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卫生队伍建设,推进贫困人口医疗费“一站式”结算,降低贫困群众医疗负担。 (节选自2019年第9期《求是》:《精准脱贫调研手记》) 故事四 识别精准,“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 四川凉山彝区致贫原因复杂,深度贫困与恶劣自然条件、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思想观念、突出社会问题相互交织,除了一般性的贫困问题外,还有禁毒防艾、自发搬迁、移风易俗等特殊问题。面对特殊难题,四川深入开展毒品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增强禁毒工作力量,加强省际联合整治和跨区域联打联控,新发现吸毒人员大幅下降,布拖、昭觉、越西3个全国毒品问题严重地区均实现降级摘帽。在艾滋病防治上,对患者“一对一”落实精准管理,建立全链条跟踪管理治疗机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追踪随访,“进了门”、“见了人”、“拿出药”、“端上水”、“张开嘴”、“吞下药”、“再张嘴”,一个环节也不能漏。在治理超生问题上,包村包户落实责任,引导群众生育意愿,打破“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针对以往自发搬迁产生的“人户分离”管理盲区,作出专门安排,完善精准识别标准,坚持“不漏一户,不掉一人”,目前自发搬迁的3万多名贫困群众,已经全部纳入综合帮扶范围。 (节选自2019年第7期《求是》:《奋战大凉山脱贫攻坚这一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