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新机遇、新挑战

2020-12-24 14:25:45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雅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中国与世界关系进入新阶段后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在新阶段面临的机遇

第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机遇。当今的世界各方面都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现行国际体系的主导国自身也在调整对国际体系的部署,主导力量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化,这使得中国有机会作为重要成员在未来的世界格局规划中获得更多的新的战略机遇,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全球治理规则体系的制定。

第二,社会信息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提供了重要抓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意味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变,这种影响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彻底性。中国自身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为中国搭乘本次科技革命的快车,在弯道超车的同时获得全球治理的主动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契机。

2.中国需应对的挑战

中国与世界关系进入新阶段后,挑战主要来自自身和现行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

第一,中国比较欠缺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自世界进入近代史以来,中国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欠缺作为全球性引领力量的经验。如何从“自保型”和“追赶型”力量,成功转型为“引领型”力量,需要中国结合自身历史和现实,向历史上的主要全球性大国学习借鉴,并在扬弃中实现超越。

第二,中国自身的发展仍然存在短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美国的70%左右,但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差距仍非常明显。而且,中国自身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和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等也都仍面临着诸多内部挑战。这些自身发展中存在的挑战会给中国与世界关系带来较大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中国面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坚持强大战略定力的巨大需求。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内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也催生了一定的集体情绪,甚至会转变成为国家和民族更稳定向好发展的压力。如何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彰显强大的战略定力,这是中国在新阶段处理与世界关系时必须克服的重大挑战。

从“双适应”角度推动构建新型的中国与世界关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时必须冷静客观应对的宏大背景,双方都必须适应对方的变化,适应未来的崭新局面,在“双适应”中构建新型的中国与世界关系。

第一,中国应主动谋划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就要主动谋划而不是被动适应变化中的世界,就要有明确的规划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路线图,让世界在与中国的互动中认知并接受中国方案所带来的突破和创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就提供了最为清晰的中国中长期发展路线图。世界是一个最为复杂的集合体,充满着各种变数。“十四五”的新征程上,中国要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推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实现建设性变革。

第二,中国要坚定推进改革开放进程,这也是构建新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前提。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改革,提升世界对中国的接受度;要防范任何可能割裂中国与世界关系、试图让中国与世界脱钩的风险,不断扩大开放,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第三,中国要最大程度地团结国际社会中的多边主义力量。中国要通过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团结国际社会中一切支持多边主义的力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性变革,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8BGJ029)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