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经济日报:奋志笃行 伟业功成——写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

2021-02-25 09:49:03 钟经文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宣示,也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奋志笃行,千秋伟业功已成!

一个占世界近1/5人口的大国,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这个人类减贫史上所未见的壮举和奇迹,从点点滴滴的变化中,不仅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反贫困斗争的艰巨、中国共产党的勇毅、中国人民的坚韧,而且让世界读懂了中国经验之于人类的意义。

历史洪流奔腾向前,映照百年大党不变初心

近日,一篇2012年底的讲话全文被刷屏。那是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的真情而暖心讲话。

彼时的阜平,道路崎岖,房屋破败,贫困的面貌令人揪心。

彼时的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有着全世界最密集的工厂楼群、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与此巨大成就相对应的,还有着大量贫困人口,生活在包括阜平在内的不少地方。按照国际经验,减贫进入“最艰难阶段”。

“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然要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须包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考察过后,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民族复兴路上必须抓紧推进的大事。

这样的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会提出;这样的标准,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从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得解放,到现在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过上好日子,真挚的情感、庄严的承诺,联结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映照着百年大党的不变初心。

既然是“最艰难阶段”,那就必须改变过去常规思路和办法,以非常之策打好这场战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主持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针对每个阶段、每个节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出战略谋划,指引着攻克最后堡垒的前进方向。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构建起严密、坚强的组织体系,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脱贫攻坚披荆斩棘、捷报频传。

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层层压实责任,矢志不渝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向不怕苦、不畏难的中国人民,便在这样的信念、决心之下,激发出无穷力量。

贫困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出心中的大山,迈进小康的门槛,一张张摆脱贫困后的笑脸,成为最生动的中国表情。

14亿中国人民同风雨、共奋进,凝聚起各方参与的强大合力,为未来发展行稳致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最坚强的根基。

来的时候是一粒种子,留下的是硕果满园

难!数目庞大,时间紧迫。

难!山大沟深,村情各异。

难!贫困之冰,积寒甚久。

习近平总书记说,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

有了坚定清醒的认识,也就有了世所罕见的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干部被选派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成了帮助群众挪穷窝拔穷根的贴心人。

从大山深处到水田旱地,从戈壁荒漠到林海草原,他们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奔忙于一个个扶贫项目,张罗着一项项致富产业,解决了一道道发展难题,连通起脱贫攻坚伟业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硬起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向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发起了总攻。

前无古人的事业,必然成于艰难。我们早有预见,也早已作好了准备。

尽管如此,进入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还是始料未及。经济社会发展按下“暂停键”,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困难,一些项目被迫停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确定性陡然增加,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冲锋动员:“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冲刺脱贫攻坚的终点不会变,最后的冲线时限不会变。

越是风急浪高,越考验毅力,越呼唤担当。面对障碍与困难,许多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防“疫”队、战“疫”队,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果断采取政策措施,脱贫劲不松。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始终为人民而火热。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一位倒在扶贫路上的干部生前把这句话写在了日记里。脱贫攻坚的战场,没有枪林弹雨,但要冲锋陷阵;没有炮火硝烟,也有奉献牺牲。明知条件艰苦、考验重重,仍然义无反顾、坚持不懈;心甘情愿地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持之以恒地扛起亿万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万钧重任——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始终因人民而刚强。

他们来的时候,是一粒种子;留下的,是硕果满园。与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解决贫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为之一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加坚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不断增强,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基础不断夯实。

谁都不能否认,这样的伟大实践,给出了“谁能使中国长治久安”的精准答案。

中国破解的世界性难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这是因为中国的体量。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中国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不再是中国自己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和时代性问题。中国所破解的这个发展难题,具有世界意义。

这更是因为,彻底摆脱绝对贫困这个大事件,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发生于中国。反观位于同一时间坐标轴中的世界,有报告显示,由于疫情暴发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衰退,可能新增1亿多人被推入“极端贫困”,这一逆转,标志着20多年来极端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结束。

所以,对于中国的反贫困,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评论,在减贫脱贫方面“中国是个英雄”。美国联邦参议员桑德斯表示:“中国消除极端贫困的成就,超过了文明史上任何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就蕴藏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当中。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单一减贫举措在应对复杂贫困问题时往往难以奏效。这就需要科学研判制约减贫和发展的瓶颈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支持手段,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找准释放减贫动力的突破口。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形象的比喻,叫不搞“手榴弹炸跳蚤”。

——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力量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摆脱贫困,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也不能片面地将希望放在政府福利救济上,只有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减贫合力,方能提升减贫实效。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重视精神脱贫、教育脱贫,不断增强和激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内生动力。惟其如此,才能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

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确立的脱贫方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这些重要论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蕴含着贫困治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原则,吸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注目光。正因如此,外国学者才中肯评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把中国的故事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

望前方,又是一段伟大征程

走过一段攻城拔寨、布满艰辛的非凡历程,绘就一份纵贯千年、摆脱贫困的历史答卷,成为这个亘古未有伟大跨越的参与者、见证者,人生之大幸,莫不如是!

建党百年之际,恰是脱贫攻坚交卷之时。时间的巧合,蕴含着一脉相承的使命担当,揭示着步履不停的接续奋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全面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的有机衔接,我们还要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保持实干兴邦、一往无前那么一股劲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是百年大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豪迈誓言和生动写照。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钟经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