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金珠果”引来新农人
2021-04-13 13:42:57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
春光正好,在豫西山区的洛阳市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一年一度的金珠沙梨梨花节如期而至。数万亩沙梨花竞相绽放,从岭上到山下一片雪白,树密花稠间游人如织,尽享田园之乐。 同时,一场“云赏梨花”直播活动将线下的热闹延伸至云端,吸引了数十万名网友“围观”。 “关庙的沙梨果金黄、脆甜,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金珠果。”全国劳动模范、关庙村金珠沙梨协会党支部书记李应贤不吝赞美之辞,“这些年,俺村靠金珠果摘掉了贫困帽,未来还要靠它奔向乡村振兴。” 为摆脱贫困,关庙村曾走过不少弯路。早年间,当地发展过苹果、蜜桃等林果种植业。由于管理不好、品质一般,果子价格跌了下来,经营不尽如人意。“不懂技术、不懂市场,搞农业想赚钱,就一个字:难!”吃过亏的李应贤深有感触。 带着不服输的“倔脾气”,李应贤背上行囊,四处请教专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河南省农科院专家提及:豫西山区有珍贵的野生沙梨,但口感不好,如果能改良成优质水果,有可能成为致富的“金珠子”。 专家一席话,让李应贤茅塞顿开。他跋山涉水,脚步遍布伏牛山区,寻找野生沙梨品种。嫁接、培养、选育……经过多年摸索,一个颜色金黄、酸甜可口、肉质酥脆的沙梨新品种诞生了。“金珠沙梨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李应贤说。 一人富,不算富。李应贤带领农户建立了金珠沙梨协会,迅速扩大种植规模,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共同致富。最初,金珠果种植规模小,销售靠“熟人经济”。当大规模集中上市时,原来的销售模式失灵了,渠道打不开,好果子再一次出现低价贱卖的现象。 要埋头种好地,更要抬头看市场。这些年,在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经过深入市场调研和无数次“头脑风暴”,金珠沙梨的振兴之路愈加明晰。在“原”字号产品线上,关庙村突出高品质,以绿色生产方式,打响有机农产品品牌。注册商标,精细分拣、精致包装……经过梳妆打扮的金珠果,很快成功打入了一线城市。“原来3块钱一斤,现在3块钱一个。”村民宋水龙种了7亩多沙梨树,去年净赚4万多元,说起来总是满脸笑意。 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关庙村搭上了农旅融合“快车”,春天举办梨花节,秋天举办采摘节,一年两节让关庙村实现了从“卖沙梨”到“卖生态”的转变。为了延长产业链,村里又与食品企业联合研发了梨膏、梨醋等深加工产品,一年四季销售不断线。 跳出农业看农业,关庙村的金珠沙梨产业路子越走越宽。这两年,村里相继推出了5G直播、直播带货、网店销售等新业态,建设了储量500吨的冷链仓库,让金珠果顺着网线连通了大市场。 今年,关庙村还策划了“公益认养”模式,爱心企业或个人出资330元即可认养一棵沙梨树一年,秋收时享受保底100斤沙梨;出资39.9元认养一棵沙梨树一年,可现场采摘10斤沙梨或免费邮寄6斤精装沙梨。在认养沙梨中,村里优先保障脱贫户,确保群众增收。目前,认养模式广受好评,其中不少认养者都是外地人。“认养一棵树、帮扶一家人。”李应贤说。 “梨经济”越做越大,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李应贤的女儿李萱萱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回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农业是一个有内涵、有乐趣且前途光明的产业,我觉得农民这个职业很体面。”李萱萱对自己“新农人”的身份很中意。 “乡村振兴大幕开启,全村3600亩金珠果园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最大的希望。”迈向全面小康,奔向更加幸福的生活,李应贤和乡亲们信心满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白云飞)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