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让冰雪运动更“火”,让冰雪经济更“活”

2022-03-05 10:10:59 作者:尚文超 张胜 刘勇 王胜昔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问计民生】

光明日报记者 尚文超 张胜 刘勇 王胜昔

北京冬奥会点燃的冰雪运动热情,已经传递到大江南北。全国人民与奥运健儿一起经历了一场“冰雪狂欢”。带上雪具,奔赴雪道,纵情冰雪间,全民参与冰雪运动成为一股潮流。

如何将这股热潮持续下去,扩大“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辐射面,让冰雪运动自然又深入地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时代赋予发展良机

寒假期间,正在北京市东城区上幼儿园大班的张金鸣小朋友在父母带领下,去滑雪场体验了一次滑雪。刚开学,他便迫不及待地和小朋友们分享滑雪体验,小朋友们围成一团,争先恐后地喊:“我也去滑雪了!”

冰雪运动有多火热,朋友圈里就能感受到。

根据《“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至2021年10月,我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总人数达到3.46亿人。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委员说:“时代赋予中国冰雪运动良好的发展机遇。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无疑是促进冰雪运动发展最现实的契机。”

冰雪旅游的发展则为冰雪运动发展带来重要的经济契机。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代表是北京冬奥会火炬手,他所经营的宝泉景区打造的太行雪乡景观中,融入了不少冬奥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裴春亮代表说:“冰雪旅游是人们了解、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途径。”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指出,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数字显示着冰雪旅游对普及冰雪运动的推动作用。

杨晓慧委员认为,持续加强冰雪体育教育成为推广冰雪运动的教育契机。2016年《吉林省“百万学生逐雪嬉冰”工程实施方案》印发,设定了“建设5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目标,到2020年时已建设冰雪运动特色学校557所。黑龙江省共有2824所中小学开设了冰雪体育课程,占学校总数的87.1%。

“这些在教育方面的持续投入,是冰雪运动走进生活、成为未来生活常态的保障。”杨晓慧委员指出。

现实瓶颈亟须破解

10年前,山东姑娘林昕到北京上大学,第一次接触滑雪就喜欢上了,但即便在冬季,她滑雪次数也屈指可数。“那时候滑雪场条件有限,费用高、人挤人。”

过去,冰雪运动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偶尔尝鲜之举。“让冰雪运动走进日常,我们还有不少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很多代表委员表达了这样的共识。

“一个问题是冰雪运动消费门槛较高,相比普通的群众体育项目,对装备水平、日常投入等的要求更高。”广东粤剧院院长、党委书记曾小敏代表说,“尤其在广东等南方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民众参与冰雪运动成本更高”。

广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代表认为,出于运动风险、组织安全等原因的考虑,一些企业和高校参与冰雪运动相关建设的力度,还未达到人们的期望。

“我认为冰雪运动和体育教育融合仍有很大空间。冰雪运动进校园成果显著,但在冰雪专业师资培养、校际资源共享、家长支持、校园冰雪文化培育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裴春亮代表说。

冰雪运动有望成为生活方式

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苏翊鸣等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激发了越来越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杨晓慧委员认为,推广冰雪运动,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解决场地设施问题,着力提升冰雪设施的质量,改善冰雪运动的环境,优化冰雪场地的分布,让想要参与冰雪运动的百姓可以方便、实惠地享受高质量的冰雪运动服务。

“同时,要塑造热爱冰雪运动的社会文化和氛围。”杨晓慧委员说,“可以通过营造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激发更多家庭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让冰雪运动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民盟辽宁省委副主委、本溪市委主委,本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萌娇委员认为,要让冰雪运动的“火”,带动冰雪经济的“活”。“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源,支持青少年学生走进优质的冰场、雪场开展冰雪运动,使青少年学生喜欢去、消费得起、学得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