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闻网9月28日讯 (记者 滕端钦) 9月26日,江镜镇南宵村举行第四届“百家菜”活动。 西浦溪公园里,采摘、烧烤、放风筝、垃圾分类游戏等亲子互动环节充满了欢声笑语;“百家菜”宴席上,新鲜诱人的海鲜、香酥金黄的炸鱼、热气腾腾的羹汤……每户村民提供1道菜,便成了满满一桌福清传统美食。“这是我家的保留菜品”“你尝尝我的拿手好菜”……这种“家庭式”聚餐,把融洽和睦、团结互助、乡风文明的邻里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变得干净整洁,居住环境更加舒心,村民真真切切地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惠民成果。 住宅新区尽享宜居舒适 在南宵村,一排排整齐靓丽的新农村住宅规划有序,让村庄尽显“城市范”(如右图)。 村民薛尔华是小区的住户。“旧房住了40年,不仅拥挤,而且每逢刮风下雨,都要到亲戚、邻居家躲避。”今年71岁的他,子孙三代同堂。原先,全家11人挤在100多平方米的破旧土房里,吃饭要分两拨进行,两层楼的土房尽管多次修修补补,还是会漏雨。 说起搬迁“搬”出的幸福,薛尔华笑得合不拢嘴。如今,他的新家宽敞明亮,十分温馨,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我的新家占地240平方米,一楼有6间店面。小区有物业管理,还配套社区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跟城里的高档小区一样。”薛尔华说,现在再大的风雨都不怕了,感谢政府实施的新农村建设。 如今,南宵村151幢红墙黛瓦、独具特色的建筑,统一规划,连排成片,“高档大气上档次”,为165户、1700多名村民解决了住房需求,是我省最大的新农村住宅小区,成为扮靓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 饭菜飘香托起晚年幸福 南宵村不仅“步步有风景”,而且“处处有文明”。村幸福院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一楼和二楼的大厅被改造成餐厅,还配有电视和报刊书籍,墙上贴着每日菜单,每天几乎不重样。 “我以前是早上煮一次,三顿连着吃。现在每餐都有免费新鲜饭菜吃,换下的衣服也有志愿者帮忙洗,生病了还有医生上门检查。”90岁老人郑水宋说,在幸福院里生活觉得非常幸福。 2018年,南宵村投入190多万元,将原有老年活动中心改造成“农村幸福院”。老人只需象征性交点伙食费,就能享受‘吃饭不用自己煮、衣服不用自己洗、医疗保健在身边’的‘3+N’服务,有效解决了村里独居、空巢、留守、高龄老年人的吃饭难、精神孤寂等问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目前,该村有30多位70岁以上老人在此就餐,一天只需交7元伙食费,其中6位90岁以上老人免费。 留住乡愁彰显乡村魅力 留住乡愁,家园情怀便有了守望之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南宵村留住了乡村风貌,留住了历史文化资源,让村容更有格调,庭院更具韵味,让游子与村民触得到乡愁记忆,闻得到乡土味道。 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至今保存着完好的特色古建筑群。近年来,南宵村投入600多万元修缮了步云学堂、高由禧祖厝、医学之家等15栋古民居。在此基础上,该村还开发了下和洋古民居文化产业园,守住文化根脉的同时,让古建筑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承作用。 如今,独具特色的步云学堂重新开张,志愿者每周针对村里的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传授声乐、美术、人文、历史等知识。下和洋古民居不仅成了游人入村必去的景点,也成了南宵村乡风文明的一张新名片。 今年8月,“下和洋古厝合作社”成立,由热心公益的退休干部、有经商经验的古厝继承人组成营运团队,结合古厝的历史和故事,建设纪念馆、展览馆,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将部分古厝开发成民宿,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土地流转鼓了村民腰包 该村西浦溪农业创业园里,花海缤纷、水果飘香;漫步在景观栈道上,微风徐徐、溪水潺潺;草地足球场、风筝场、垂钓园、开心农场以及农家乐、野炊等休闲配套应有尽有,成为四里八乡村民最喜爱的“打卡地”。 南宵农业创业园项目负责人薛立华说,原来在外创业的他,看到家乡日新月异,而且要发展西浦溪农业创业园,开发乡村旅游,他决定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尽份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西浦溪农业园区、下和洋古民居、新开发的海仔温泉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面积3000多亩,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养生、民宿、培训中心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南宵村拥有耕地3400多亩,如何既保住“命根子”,又能提高土地效益?村里一合计,从村民手中集中流转了1500亩土地,出租给上市公司利农集团,建起了高标准种植基地,既增加了农户租金收入、壮大村财,又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全村90%村民都住上了洋房,人均住房面积达88平方米。2019年,南宵村财收入7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约4.3万元,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最美休闲乡村”“福州市生态村”“福州市文明村”。 “没山没海没资源”的南宵村,通过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变成了“颜值高、生态美、群众富”的幸福村,一个宜居宜业、人和景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