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星期四
祝贺!首批55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公示
您所在的位置:阿根廷频道 >  中华文化
竹马戏:漳浦“二人转”又回来了
2021-05-21 12:00 黄如飞 萧镇平 洪锦城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美玉


竹马戏传统剧目《唐二别妻》演出剧照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萧镇平 通讯员 洪锦城 摄

东南网5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萧镇平 通讯员 洪锦城 文/图)“5·19”中国旅游日期间,由张晓荣创作、漳浦县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演出的竹马戏小品《群防群控定胜利》,又一次在金浦大地唱响,提醒人们早日接种疫苗、出游不忘防疫。这种结合戏曲元素的小节目,市民看了亲切,游客看了新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日没火烟,也要看竹马。”作为漳浦最具特色的地方曲艺之一,历经波折的竹马戏经过几代艺人的挖掘与传承,逐渐回归当地人的文艺生活中。

【唐戏遗音】

“自从年少时第一次接触竹马戏,我就喜欢上了它,此后几十年都从事竹马戏的表演与传承。现在退休演得少了,仍在写剧本和传授学生。”一提起竹马戏,62岁的张晓荣总有说不完的话。退休前,他是漳浦县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的负责人。

说起竹马,人们常能想到李白的名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据《漳浦县志》记载:竹马戏始于唐代的“跑竹马”,可称得上是“唐戏遗音”。戏开演时,先由四个旦角各持一支小翠竹充当坐骑,到台前边舞边唱,称为“跑四美”或“打四美”。竹马戏的曲调以南曲为主,保留一些民间小调,吸收四平腔、京腔、昆曲等部分曲调。以一旦一丑为主的“弄仔戏”是竹马戏最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明清两代,是竹马戏的鼎盛时期。上世纪20年代起,因为受到其他剧种的冲击,竹马戏逐渐没落,短短20年后,漳浦的竹马戏班就全部解散了。

新中国成立后,在抢救民间戏曲艺术的政策鼓励下,竹马戏重新发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漳浦县文化主管部门多次举办培训班,组织竹马戏老艺人到业余剧团和县专业芗剧团传艺授课,将这门艺术留了下来。

“那时我才20多岁,是县芗剧团的演员,团里邀请年逾八旬的竹马戏老艺人林金泉来表演授课,深深吸引了我。”张晓荣说,从那时起,他便笃定要认真研究学习竹马戏。

1  2  


[1][2][3][...][10]下一页